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导言 | 第11-15页 |
一、简易师范《音乐》教材的产生背景 | 第15-20页 |
(一) 编者其人——吴梦非的生平 | 第15-17页 |
(二) 编写其事——简易师范《音乐》教材的编写依据 | 第17-20页 |
二、简易师范《音乐》教材的内容构成 | 第20-27页 |
(一) 音乐理论课程 | 第20-23页 |
1. 乐理基础知识 | 第20页 |
2. 和声学 | 第20页 |
3. 音乐结构形式(曲式学) | 第20-21页 |
4. 音乐体裁 | 第21页 |
5. 小型管弦乐队知识 | 第21-22页 |
6. 音乐史 | 第22页 |
7. 音乐美学 | 第22-23页 |
(二) 音乐素质课程 | 第23-24页 |
1. 读唱练习 | 第23页 |
2. 默谱练习 | 第23页 |
3. 音乐欣赏 | 第23-24页 |
(三) 音乐表演课程 | 第24-25页 |
1. 声乐 | 第24页 |
2. 器乐 | 第24-25页 |
3. 指挥练习与表演练习 | 第25页 |
(四) 其他内容 | 第25-27页 |
1. 风琴修理 | 第25-26页 |
2. 附录(中西音乐名词对照表) | 第26-27页 |
三、简易师范《音乐》教材的特色 | 第27-45页 |
(一) 科学性与有序性 | 第27-30页 |
1. 由浅入深的编写顺序 | 第27-29页 |
2. 相互交融的课程内容 | 第29-30页 |
(二) 审美性与创造性 | 第30-39页 |
1. 身心协调发展的美育理念 | 第30-32页 |
2. 继承与创新的歌曲形式 | 第32-38页 |
3. 开拓性的歌曲正谱伴奏 | 第38-39页 |
4. 激发学生创造力的伴奏练习 | 第39页 |
(三) 思想性与艺术性 | 第39-42页 |
1. 爱国题材的歌曲 | 第40页 |
2. 表情达意的歌词 | 第40-42页 |
(四) 经典性与时代性 | 第42-43页 |
1. 包罗万象的音乐体裁 | 第42页 |
2. 穿越时空的音乐名作 | 第42页 |
3. 名垂千古的音乐大师 | 第42-43页 |
4. 融经典与时代于一体的歌曲形式——学堂乐歌 | 第43页 |
(五) 统一性与选择性 | 第43-45页 |
四、简易师范《音乐》教材的现代意义 | 第45-50页 |
(一) 认知体系的科学化 | 第45-47页 |
1. 注重学生身心发展与认知规律 | 第45-46页 |
2. 注重教材内容的循序渐进 | 第46-47页 |
(二) 目标体系的三维化 | 第47-49页 |
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第47-48页 |
2. 过程与方法 | 第48页 |
3. 知识与技能 | 第48-49页 |
(三) 结构体系的角色化 | 第49-50页 |
结论与建议 | 第50-53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53-59页 |
附录 | 第59-76页 |
后记 | 第76-7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