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辩式法庭辩论话语意义的建构
一、引言 | 第1-12页 |
·法庭语言研究 | 第7-11页 |
·国内研究状况 | 第7-9页 |
·国外研究状况 | 第9-11页 |
·本文的研究对象 | 第11-12页 |
·关于控辩式法庭辩论语言 | 第11页 |
·控辩式法庭辩论语言的特点 | 第11-12页 |
·本文的分析方法及语料获取 | 第12页 |
二、制约控辩式法庭辩论话语构建的因素 | 第12-16页 |
·时空环境 | 第13页 |
·特定诉讼环境 | 第13页 |
·参与法庭辩论活动的主体因素 | 第13-15页 |
·话语形式 | 第15页 |
·个案因素 | 第15-16页 |
三、法庭辩论中的动态话语意义构建过程 | 第16-29页 |
·关于法庭辩论交际主体的说明 | 第16-17页 |
·发话人对听话人话语理解的制约和引导 | 第17-21页 |
·听话人对话语意义的选择、补充和延伸 | 第21-25页 |
·与话人的话语接听 | 第25-27页 |
·听话人的角色转换——由听话人到发话人的转变 | 第27-28页 |
·法庭辩论话语意义建构全过程的理论剖析 | 第28-29页 |
四、控辩式法庭辩论中的答辩策略 | 第29-35页 |
·依据即时语境,进行语码转换 | 第30-31页 |
·创设对本方有利的话题 | 第31-33页 |
·重读、语调和停顿 | 第33-34页 |
·重复 | 第34页 |
·身势语 | 第34-35页 |
五、结语 | 第35-37页 |
·本文的研究价值和意义 | 第35页 |
·本文尚待改进之处 | 第35-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0页 |
附录 | 第40-46页 |
中文摘要 | 第46-49页 |
Abstract | 第49-54页 |
后记 | 第54-55页 |
导师及作者简介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