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绪论 | 第8-16页 |
| 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 2. 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 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 4. 理论基础 | 第12-15页 |
| 5.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 第1章 高等医学院校隐性课程的内涵 | 第16-27页 |
| ·课程 | 第16-17页 |
| ·隐性课程 | 第17-21页 |
| ·高等医学院校隐性课程 | 第21-27页 |
| 第2章 高等医学院校隐性课程的功能 | 第27-34页 |
| ·知识结构的发展功能 | 第28-29页 |
| ·道德情操的陶冶功能 | 第29-30页 |
| ·审美能力的提升功能 | 第30-32页 |
| ·创新能力的培养功能 | 第32-33页 |
| ·社会适应力的强化功能 | 第33-34页 |
| 第3章 高等医学院校隐性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4-43页 |
| ·高等医学院校隐性课程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4-38页 |
| ·高等医学院校隐性课程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8-43页 |
| 第4章 高等医学院校隐性课程建设的几点建议 | 第43-63页 |
| ·提高认识,思想上重视 | 第43-44页 |
| ·营造优良的学校精神 | 第44-50页 |
| ·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 | 第50-53页 |
|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 第53-55页 |
| ·美化校园物质文化景观 | 第55-58页 |
| ·优化显性课程体系 | 第58-59页 |
| ·重视附属医院建设 | 第59-63页 |
| 结语 | 第63-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 致谢 | 第68-69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