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言 | 第1-21页 |
| 第一章 晁氏文人诸问题辨正 | 第21-53页 |
| 一 占籍 | 第21-32页 |
| 二 人物 | 第32-41页 |
| 三 作品 | 第41-43页 |
| 四 行实 | 第43-53页 |
| 附表一 宋代晁氏家族世系简表 | 第51-52页 |
| 附录二 晁氏文人基本情况一览表 | 第52-53页 |
| 第二章 晁迥与家族传统 | 第53-74页 |
| 一 “礼数尊”与“族无饥寒” | 第53-58页 |
| 二 “文学之家” | 第58-63页 |
| 三 “广艺文而为富” | 第63-67页 |
| 四 “服道履正”与“蕴仁积善” | 第67-74页 |
| 第三章 晁迥与宋初文学 | 第74-88页 |
| 第四章 晁氏作家与元祐文坛 | 第88-114页 |
| 一 “其盛莫如,元祐之年”——元祐时期的晁氏家族 | 第88-92页 |
| 附表三 宋代晁氏家族登科简表 | 第90-92页 |
| 二 晁氏文人与苏轼交游考述 | 第92-98页 |
| 三 晁氏文人与苏门关系述论 | 第98-104页 |
| 四 晁氏文人与元祐党人及其学术 | 第104-107页 |
| 五 元祐时期晁氏家族文学概貌和部分作家文学业绩考述 | 第107-114页 |
| 第五章 晁补之的乐府、歌行与七古 | 第114-141页 |
| 第六章 北宋晚期的晁氏家族文学 | 第141-171页 |
| 一 晁氏家族与崇宁党禁 | 第142-145页 |
| 二 衰门意识与怀祖情结 | 第145-152页 |
| 三 家风与亲情的强化 | 第152-161页 |
| 四 “怨谤”文学 | 第161-171页 |
| 第七章 “晁家乐府可管弦”——晁氏词人词作研究 | 第171-205页 |
| 一 柳永传人与大晟词人——论晁端礼词 | 第171-186页 |
| 二 苏轼词风的深化——论晁补之词 | 第186-194页 |
| 三 “别是一家”的晁冲之词 | 第194-205页 |
| 结语 | 第205-210页 |
| 主要参考书目 | 第210-215页 |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 第215-216页 |
| 声明 | 第216-217页 |
| 后记 | 第217-218页 |
| 四川大学博士论文研究创新自评表 | 第218-219页 |
| 勘误表 | 第2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