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信息理论论文

论信息公开

中文摘要第1-6页
英文摘要第6-8页
引言第8-17页
第一章 知情权与信息公开第17-44页
 第一节 知情权的基本概念第17-23页
  一、知情权的内涵第17-19页
  二、知情权的基本属性第19-23页
 第二节 保障知情权与信息公开第23-33页
  一、知情权的法理依据第23-29页
  二、信息公开的实质第29-33页
 第三节 信息公开的界限第33-44页
  一、信息公开与国家秘密第33-35页
  二、信息公开与个人隐私第35-39页
  三、信息公开与商业秘密第39-44页
第二章 政府信息公开第44-76页
 第一节 政府信息公开的内涵及意义第44-52页
  一、政府信息的内涵第44-46页
  二、政府信息公开的意义和价值第46-52页
 第二节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实践与发展第52-66页
  一、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发展沿革第52-57页
  二、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主要问题第57-66页
 第三节 构建完善我国信息公开制度的思考第66-76页
  一、政府信息公开的动力要素第66-69页
  二、政府信息公开的阻力因素第69-71页
  三、来自动力学的启示第71-76页
第三章 信息公开与传媒第76-109页
 第一节 美国新闻界与信息公开第76-83页
  一、知情权运动与《情报自由法》第76-78页
  二、两大里程碑:五角大楼文件案与水门事件第78-81页
  三、第四媒体与《电子情报自由法》第81-83页
 第二节 转型期的中国传媒舆论监督第83-95页
  一、舆论监督:内涵与意义第83-84页
  二、“疲软”的舆论监督第84-92页
  三、舆论监督的理论突破第92-95页
 第三节 采访权:保障信息公开的前提第95-101页
  一、采访权的界定第95-97页
  二、保障传媒采访权第97-101页
 第四节 新闻发言人制度在中国第101-109页
  一、新闻发言人制度:内涵与意义第101-103页
  二、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现状第103-105页
  三、构建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议第105-109页
第四章 信息公开与新闻改革第109-134页
 第一节 信息时代的新闻改革第109-118页
  一、挑战与契机:新闻传播环境分析第109-113页
  二、反思与前瞻:公众对新闻改革的期望第113-118页
 第二节 时政报道:现状与改革第118-125页
  一、时政新闻的“结构性紧缺”第118-119页
  二、反腐败报道与政务信息公开第119-121页
  三、报道模式与信息可信度第121-122页
  四、改进时政报道的思考第122-125页
 第三节 突发事件报道:现状与改革第125-134页
  一、突发事件报道现状第125-127页
  二、当代中国突发事件报道的政策规范第127-130页
  三、信息时代突发事件报道的改革思路第130-134页
参考文献第134-139页
附录第139-140页
致谢第140-141页
论文独创性声明第141页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第141页

论文共14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宋代晁氏家族文学研究
下一篇:澳大利亚厚皮海绵和多皱软海绵活性成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