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绪论 | 第1-17页 |
| ·辅酶Q_(10)的性质和应用 | 第9-10页 |
| ·辅酶Q_(10)的主要生产方法及其现状 | 第10-11页 |
| ·生物组织提取法 | 第10页 |
| ·茄呢醇为原料的半化学合成法 | 第10-11页 |
| ·完全合成法 | 第11页 |
| ·微生物法生产辅酶Q_(10)的研究进展 | 第11-14页 |
| ·微生物直接发酵法生产辅酶Q_(10) | 第11-12页 |
| ·辅酶Q_(10)的生物合成途径 | 第12-14页 |
| ·辅酶Q_(10)工程菌研究进展 | 第14页 |
| ·微生物转化法生产辅酶Q_(10) | 第14页 |
| ·辅酶Q_(10)提取和测定 | 第14-15页 |
| ·论文立题背景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 第二章 辅酶Q_(10)摇瓶发酵条件研究 | 第17-29页 |
| ·引言 | 第17页 |
| ·实验材料 | 第17-19页 |
| ·菌种 | 第17-18页 |
| ·主要仪器 | 第18页 |
| ·主要试剂 | 第18页 |
| ·主要培养基 | 第18-19页 |
| ·实验方法 | 第19-22页 |
| ·粟酒裂殖酵母紫外诱变筛选辅酶Q_(10)高产突变株 | 第19页 |
| ·菌体生物量的测定方法 | 第19页 |
| ·辅酶Q_(10)提取和测定方法 | 第19-20页 |
| ·发酵培养基的确定 | 第20-21页 |
| ·发酵培养条件的确定 | 第21-22页 |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22-28页 |
| ·粟酒裂殖酵母紫外线诱变结果 | 第22页 |
| ·发酵培养基的确定 | 第22-26页 |
| ·发酵培养条件的确定 | 第26-28页 |
| ·小结 | 第28-29页 |
| 第三章 辅酶Q_(10)提取测定方法的研究 | 第29-39页 |
| ·引言 | 第29页 |
| ·实验材料 | 第29-30页 |
| ·菌种 | 第29页 |
| ·主要仪器 | 第29-30页 |
| ·主要试剂 | 第30页 |
| ·实验方法 | 第30-33页 |
| ·粟酒裂殖酵母细胞破壁方法 | 第30-31页 |
| ·辅酶Q_(10)的提取方法的确定 | 第31页 |
| ·碱皂化法提取辅酶Q_(10)的工艺条件优化 | 第31-32页 |
|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辅酶Q_(10)含量 | 第32页 |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辅酶Q_(10)含量 | 第32-33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3-38页 |
| ·正交实验确定粟酒裂殖酵母细胞壁破碎条件 | 第33-34页 |
| ·酵提取液中辅酶Q_(10)的测定方法的确定 | 第34-36页 |
| ·辅酶Q_(10)提取方法的确定 | 第36页 |
| ·碱皂化法提取辅酶Q_(10)的工艺研究 | 第36-38页 |
| ·小结 | 第38-39页 |
| 第四章 辅酶Q_(10)微生物发酵动力学研究 | 第39-48页 |
| ·引言 | 第39页 |
| ·实验材料 | 第39-40页 |
| ·菌种 | 第39页 |
| ·主要仪器 | 第39-40页 |
| ·主要试剂 | 第40页 |
| ·主要培养基 | 第40页 |
| ·实验方法 | 第40-41页 |
| ·发酵培养条件 | 第40页 |
| ·发酵过程参数测定 | 第40-41页 |
| ·分批发酵过程中初糖浓度对发酵的影响 | 第41页 |
| ·分批发酵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41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1-46页 |
| ·S.promb B_(2.1794)产辅酶Q_(10)发酵过程曲线 | 第41-42页 |
| ·初糖浓度对发酵的影响 | 第42-43页 |
| ·辅酶Q_(10)分批发酵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43-46页 |
| ·小结 | 第46-48页 |
| 第五章 微生物转化法合成辅酶Q_(10)的研究 | 第48-59页 |
| ·引言 | 第48页 |
| ·实验材料 | 第48-49页 |
| ·菌种 | 第49页 |
| ·主要仪器 | 第49页 |
| ·主要试剂 | 第49页 |
| ·主要培养基 | 第49页 |
| ·实验方法 | 第49-51页 |
| ·辅酶Q_(10)微生物转化的工艺过程 | 第49页 |
| ·底物茄呢醇投料方式的确定 | 第49-50页 |
| ·底物对羟基苯甲酸添加方式的选择 | 第50页 |
| ·辅酶Q_0添加方式的确定 | 第50-51页 |
| ·底物共同添加对辅酶Q_(10)转化的影响 | 第51页 |
| ·后期添加镁离子对辅酶Q_(10)转化的影响 | 第51页 |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1-58页 |
| ·底物茄呢醇投料方式的确定 | 第51-54页 |
| ·对羟基苯甲酸投料方式的确定 | 第54-56页 |
| ·辅酶Q_0投料方式的确定 | 第56-57页 |
| ·两种底物共同添加对转化的影响 | 第57页 |
| ·补加镁离子浓度对转化反应的影响 | 第57-58页 |
| ·小结 | 第58-59页 |
| 第六章 结论和建议 | 第59-61页 |
| ·结论 | 第59页 |
| ·建议 | 第59-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 致谢 | 第65-66页 |
| 个人简介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