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提要 | 第1-6页 |
英文提要 | 第6-10页 |
导言 | 第10-12页 |
一、 艺术语言:以“象”传情 | 第12-18页 |
(一) 、 艺术语言的表情单位--语象 | 第12-13页 |
(二) 、 语象的语言形式和语象系统 | 第13-15页 |
(三) 、 语象的符号特征--表象化的语言符号 | 第15-18页 |
1 、 所指的表象化 | 第15-16页 |
2 、 所指的意蕴化 | 第16页 |
3 、 所指的赋值化 | 第16-18页 |
二、 艺术语言的产生与移情作用 | 第18-23页 |
(一) 、 移情 | 第18-19页 |
(二) 、 艺术语言产生时的移情作用 | 第19-23页 |
三、 艺术语言产生时想象、联想的作用 | 第23-31页 |
(一) 、 联想和想象 | 第23-24页 |
(二) 、 艺术语言产生时想象、联想的作用 | 第24-31页 |
四、 艺术语言的产生是感知觉变异的结果 | 第31-38页 |
(一) 、 感觉和知觉 | 第31-32页 |
(二) 、 艺术语言的产生是感知觉变异的结果 | 第32-38页 |
五、 艺术语言产生时的思维方式和特点 | 第38-49页 |
(一) 、 艺术语言的思维是心象性思维,这种心象思维的明晰化、语词化,就成为意象思维 | 第40-45页 |
(二) 、 艺术语言的思维是直觉性的思维 | 第45-47页 |
(三) 、 艺术语言的思维是整体性的思维 | 第47-49页 |
注释 | 第49-50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50-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