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言 | 第1-9页 |
| 一、 国企产权的缺陷及其改革分析 | 第9-19页 |
| (一) 产权的起源和含义 | 第9-11页 |
| (二) 企业产权及企业产权制度的效率 | 第11-13页 |
| (三) 国企产权的定义及国企产权缺陷 | 第13-16页 |
| (四) 国有企业改革历程分析 | 第16-19页 |
| 二、 证券市场对国企产权改革的推进作用 | 第19-30页 |
| (一) 中国证券监管机制对国企产权改革的促进作用 | 第19-24页 |
| 1、 形成了新型的委托代理关系 | 第20-21页 |
| 2、 证券监管的权威性 | 第21-22页 |
| 3、 实行间接性证券监管 | 第22-24页 |
| (二) 有利于推行股权分散化,实现“政资分开” | 第24-26页 |
| (三) 有利于推行股权多元化,引入“负责任”的股东 | 第26-30页 |
| 三、 证券市场缺陷及对国企产权改革的制约 | 第30-41页 |
| (一) 证券监管机制存在的缺陷 | 第30-34页 |
| 1、 证监会独立性和权威性不足 | 第30-31页 |
| 2、 监管机构缺乏监管 | 第31-32页 |
| 3、 证券监管目标错位 | 第32-34页 |
| (二) 投资理念缺陷及对国有上市公司产权改革的制约 | 第34-39页 |
| 1、 我国证券市场投资理念缺陷及原因分析 | 第34-37页 |
| 2、 投资理念缺陷的不利影响 | 第37-39页 |
| (三) 股权结构缺陷及对国有上市公司产权改革的制约 | 第39-41页 |
| 1、 股权结构现状、原因 | 第39-40页 |
| 2、 国有股权缺陷及不利影响 | 第40-41页 |
| 四、 完善证券市场,促进国企产权改革 | 第41-53页 |
| (一) 改革证券监管机制 | 第41-44页 |
| 1、 增强证监会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 第41页 |
| 2、 监督监管机构 | 第41-43页 |
| 3、 修正监管目标——重视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 第43-44页 |
| (二) 开展投资者教育,培育“负责任”股东 | 第44-47页 |
| 1、 建立一个完善的投资者教育组织体系 | 第44-45页 |
| 2、 遵循适当的原则 | 第45页 |
| 3、 明确投资者教育的内容 | 第45-47页 |
| (三) 推进国有股减持,改善国有上市公司股权结构 | 第47-53页 |
| 1、 国有股减持应该是一个分散决策的过程 | 第47-49页 |
| 2、 国有股减持目标:改善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优化上市公司治理 | 第49-50页 |
| 3、 国有股减持原则 | 第50-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