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饮料冷食制造工业论文--茶论文

茶叶基功能性吸附材料的研究

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17页
   ·引言第12-13页
   ·茶叶生化成分分析第13-14页
   ·茶业废弃物的研究现状第14页
     ·利用茶渣生产饲料第14页
     ·利用茶渣生产功能肥第14页
     ·其他用途第14页
   ·活性炭用作吸附剂的研究现状第14-15页
   ·论文研究背景、意义与内容第15-16页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5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15-16页
   ·主要创新点第16-17页
第二章 试验内容和方法第17-20页
   ·试验材料与主要实验仪器第17页
     ·试验原料与试剂第17页
     ·主要实验仪器与设备第17页
   ·实验方法第17-18页
     ·功能性吸附材料制备的试验流程第17页
     ·测定功能性吸附材料吸附效果的试验流程第17-18页
   ·茶梗生化成分的测定第18-20页
     ·茶梗中含水率的测定第18页
     ·茶梗中茶多酚含量的测定第18页
     ·茶梗中茶红素、茶黄素、茶褐素含量的测定第18页
     ·功能性吸附材料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的测定第18页
     ·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扫描分析第18页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第18-20页
第三章 乌龙茶茶梗与活性炭制备功能性甲醛吸附材料的响应面研究第20-36页
   ·引言第20-21页
   ·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方法第21-22页
     ·单因素设计第22页
     ·Box-Behnken Design(简称 BBD)设计与数据处理方法第22页
   ·原料生化成分测定第22页
   ·单因素实验与结果讨论第22-26页
     ·不同柠檬酸添加量的选择第22-24页
     ·不同硫酸亚铁添加量的选择第24页
     ·不同磺化酞菁钴添加量的选择第24-25页
     ·不同活性炭添加量的选择第25-26页
   ·BBD 优化设计结果第26-27页
   ·功能性甲醛吸附材料甲醛吸附值的响应面分析第27-31页
     ·功能性甲醛吸附材料甲醛吸附值的试验模型建立第27-28页
     ·甲醛吸附值回归方程模型的建立与检验第28-30页
     ·回归方程的参数评估与因子效应分析第30-31页
   ·甲醛吸附值模型的响应面交互作用分析第31-35页
     ·活性炭含量与柠檬酸含量的交互影响第31页
     ·活性炭含量与硫酸亚铁含量的交互影响第31-32页
     ·活性炭含量与磺化酞菁钴含量的交互影响第32-33页
     ·柠檬酸含量与硫酸亚铁含量的交互影响第33-34页
     ·柠檬酸含量与磺化酞菁钴含量的交互影响第34-35页
     ·硫酸亚铁含量与磺化酞菁钴含量的交互影响第35页
   ·Design-Expert 系统的模拟寻优与检验第35-36页
第四章 乌龙茶茶梗与活性炭制备功能性氨吸附材料的响应面研究第36-50页
   ·引言第36页
   ·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方法第36-37页
     ·单因素设计第37页
     ·Box-Behnken Design(简称 BBD)设计与数据处理方法第37页
   ·原料预处理第37页
   ·结果分析第37-40页
     ·不同活性炭添加量的选择第37-38页
     ·不同柠檬酸添加量的选择第38-39页
     ·不同硫酸亚铁添加量的选择第39-40页
     ·不同硫酸铜添加量的选择第40页
   ·BBD 优化设计结果第40-41页
   ·功能性氨吸附材料氨吸附值的响应面分析第41-45页
     ·功能性氨吸附材料氨吸附值的试验模型建立第41-42页
     ·氨吸附值回归方程模型的建立与检验第42-44页
     ·回归方程的参数评估与因子效应分析第44-45页
   ·氨吸附值模型的响应面交互作用分析第45-49页
     ·活性炭含量与柠檬酸含量的交互影响第45-46页
     ·活性炭含量与硫酸亚铁含量的交互影响第46-47页
     ·活性炭含量与硫酸铜含量的交互影响第47页
     ·柠檬酸含量与硫酸亚铁含量的交互影响第47-48页
     ·柠檬酸含量与硫酸铜含量的交互影响第48页
     ·硫酸亚铁含量与硫酸铜含量的交互影响第48-49页
   ·Design-Expert 系统的模拟寻优与检验第49-50页
第五章 乌龙茶茶梗与活性炭制备功能性苯吸附材料的研究第50-56页
   ·引言第50页
   ·试验材料第50-51页
   ·主要仪器设备第51页
   ·试验方法第51页
   ·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方法第51-52页
   ·结果与讨论第52-55页
     ·不同配比方案制备的功能性苯吸附材料对苯的吸附第52-53页
     ·经炭化处理后吸附材料对苯的吸附性能第53-55页
   ·小结第55-56页
第六章 功能性吸附材料的表征第56-63页
   ·引言第56页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56-62页
     ·功能性甲醛吸附材料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第56-57页
     ·功能性氨吸附材料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第57-58页
     ·功能性甲醛吸附材料的红外光谱分析第58-59页
     ·功能性氨吸附材料及功能性苯吸附材料的红外光谱分析第59-60页
     ·功能性甲醛吸附材料的孔结构表征第60-61页
     ·功能性氨吸附材料的孔结构表征第61页
     ·功能性苯吸附材料的孔结构表征第61-62页
   ·本章总结第62-63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63-65页
   ·采用响应面法制备功能性甲醛吸附材料的研究结论第63页
   ·采用响应面法制备功能性氨吸附材料的研究结论第63页
   ·采用正交设计方法制备功能性苯吸附材料的结论第63-64页
   ·功能性吸附材料表征的结论第64页
   ·展望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6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第68-69页
致谢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针对新一代测序技术的序列拼接算法研究
下一篇:阿里山潜蝇茧蜂触角感受器超微观察及其对寄主卵表化合物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