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古代散曲教学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散曲独特的文学价值 | 第8-16页 |
第一节 从诗歌的革新看散曲的文学价值 | 第8-10页 |
第二节 从通俗性看散曲的文学价值 | 第10-13页 |
第三节 从人文性看散曲的文学价值 | 第13-14页 |
第四节 从艺术的综合性看散曲的文学价值 | 第14-16页 |
第二章 散曲教学的意义 | 第16-32页 |
第一节 散曲与审美教育 | 第16-21页 |
一、形式之美 | 第16-18页 |
二、形象之美 | 第18-19页 |
三、理趣之美 | 第19页 |
四、艺术手法之美 | 第19-21页 |
第二节 散曲与情感教育 | 第21-25页 |
一、正视悲苦 | 第21-23页 |
二、完善独立人格 | 第23-24页 |
三、精神退守的栖息地 | 第24-25页 |
第三节 散曲与民族文化 | 第25-28页 |
一、散曲与儒家思想 | 第26页 |
二、散曲与道家文化 | 第26-28页 |
第四节 散曲与语文能力 | 第28-32页 |
一、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 | 第28-29页 |
二、培养思维能力 | 第29-30页 |
三、提高写作能力 | 第30-32页 |
第三章 散曲教学的现状分析 | 第32-40页 |
第一节 散曲与教材 | 第32-35页 |
第二节 散曲与中学生 | 第35-38页 |
第三节 散曲与教师 | 第38-40页 |
第四章 散曲教学策略探究 | 第40-51页 |
第一节 诗词教学方法与散曲教学方法的异同 | 第40-43页 |
一、诗词教学的一般方法 | 第40-42页 |
二、散曲教学与诗词教学的比较 | 第42-43页 |
第二节 散曲教学方法 | 第43-51页 |
一、小令教学 | 第43-48页 |
二、套曲教学 | 第48-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附录 | 第52-54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