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教学理论、教学法论文--教学研究与改革论文

基于STS教育理念的理工科大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对策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1 引言第11-13页
   ·研究方法第11-12页
     ·文献法第11页
     ·比较法第11页
     ·问卷法第11-12页
     ·实验法第12页
   ·研究思路第12-13页
2 STS教育理念第13-21页
   ·STS教育的定义第13-14页
   ·STS教育的目标第14-15页
   ·STS教育的内容第15-16页
   ·STS教育的特点第16-17页
   ·STS教育的教学方法第17-18页
     ·STS教学方法概述第17页
     ·常见的STS教学方法第17-18页
   ·STS教育的发展历程第18-20页
     ·国外STS教育的发展历程第18-19页
     ·国内STS教育的发展历程第19页
     ·国内外STS教育的发展差异第19-20页
   ·STS教育理念的中国化第20-21页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第20页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第20页
     ·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第20-21页
3 科学素养概述第21-29页
   ·公众科学素养第21-24页
     ·公众科学素养的定义第21-22页
     ·公众科学素养的内涵第22-24页
   ·理工科大学生科学素养第24-25页
     ·理工科大学生科学素养的定义第24页
     ·理工科大学生科学素养的内涵第24-25页
   ·科学素养评价标准第25-29页
     ·国内外科学素养评价标准第25页
     ·科学素养标准制定原则第25-26页
     ·理工科大学生科学素养评价标准第26-29页
4 科学素养水平现状调查和分析第29-33页
   ·问卷设计第29-30页
     ·问卷设计依据第29页
     ·问卷设计内容第29页
     ·问卷设计形式第29页
     ·测试量表有效性第29页
     ·制作量表注意事项第29-30页
     ·正式问卷第30页
   ·问卷调查第30-33页
     ·问卷数据分析第30-32页
     ·问卷分析结论第32-33页
5 STS教育理念应用于理工科大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研究第33-47页
   ·基于STS教育理念的教学活动第33-38页
     ·STS教学活动的设计阶段第33-35页
     ·STS教学活动的实施阶段第35-38页
   ·基于传统教育理念的教学活动第38-41页
     ·传统教育理念概述第38-39页
     ·传统教学活动操作实例第39-41页
   ·教学实验研究第41-47页
     ·实验设计第41页
     ·实验内容和结果第41-45页
     ·实验结论第45-47页
6 基于STS理念制定培养理工科大学生科学素养的对策第47-52页
   ·国外高校培养科学素养策略概述第47页
     ·宏观层次第47页
     ·微观层次第47页
   ·我国高校培养科学素养策略概述第47-48页
   ·针对我国理工科大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策略第48-52页
     ·开设STS兴趣课程第48-50页
     ·建立网络学习平台第50-51页
     ·建立校园科文体系第51-52页
7 总结和展望第52-53页
   ·总结第52页
   ·展望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5页
附录 A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第55-57页
附录 B 大学生科学素养水平现状调查问卷第57-64页
附录 C 基于 STS教育理念的教学活动的学生报告第64-69页
致谢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学德育实践探索--以江苏省昆山中学为例
下一篇:大学生廉洁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