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1 引言 | 第11-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文献法 | 第11页 |
·比较法 | 第11页 |
·问卷法 | 第11-12页 |
·实验法 | 第12页 |
·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2 STS教育理念 | 第13-21页 |
·STS教育的定义 | 第13-14页 |
·STS教育的目标 | 第14-15页 |
·STS教育的内容 | 第15-16页 |
·STS教育的特点 | 第16-17页 |
·STS教育的教学方法 | 第17-18页 |
·STS教学方法概述 | 第17页 |
·常见的STS教学方法 | 第17-18页 |
·STS教育的发展历程 | 第18-20页 |
·国外STS教育的发展历程 | 第18-19页 |
·国内STS教育的发展历程 | 第19页 |
·国内外STS教育的发展差异 | 第19-20页 |
·STS教育理念的中国化 | 第20-21页 |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 | 第20页 |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 第20页 |
·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 | 第20-21页 |
3 科学素养概述 | 第21-29页 |
·公众科学素养 | 第21-24页 |
·公众科学素养的定义 | 第21-22页 |
·公众科学素养的内涵 | 第22-24页 |
·理工科大学生科学素养 | 第24-25页 |
·理工科大学生科学素养的定义 | 第24页 |
·理工科大学生科学素养的内涵 | 第24-25页 |
·科学素养评价标准 | 第25-29页 |
·国内外科学素养评价标准 | 第25页 |
·科学素养标准制定原则 | 第25-26页 |
·理工科大学生科学素养评价标准 | 第26-29页 |
4 科学素养水平现状调查和分析 | 第29-33页 |
·问卷设计 | 第29-30页 |
·问卷设计依据 | 第29页 |
·问卷设计内容 | 第29页 |
·问卷设计形式 | 第29页 |
·测试量表有效性 | 第29页 |
·制作量表注意事项 | 第29-30页 |
·正式问卷 | 第30页 |
·问卷调查 | 第30-33页 |
·问卷数据分析 | 第30-32页 |
·问卷分析结论 | 第32-33页 |
5 STS教育理念应用于理工科大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研究 | 第33-47页 |
·基于STS教育理念的教学活动 | 第33-38页 |
·STS教学活动的设计阶段 | 第33-35页 |
·STS教学活动的实施阶段 | 第35-38页 |
·基于传统教育理念的教学活动 | 第38-41页 |
·传统教育理念概述 | 第38-39页 |
·传统教学活动操作实例 | 第39-41页 |
·教学实验研究 | 第41-47页 |
·实验设计 | 第41页 |
·实验内容和结果 | 第41-45页 |
·实验结论 | 第45-47页 |
6 基于STS理念制定培养理工科大学生科学素养的对策 | 第47-52页 |
·国外高校培养科学素养策略概述 | 第47页 |
·宏观层次 | 第47页 |
·微观层次 | 第47页 |
·我国高校培养科学素养策略概述 | 第47-48页 |
·针对我国理工科大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策略 | 第48-52页 |
·开设STS兴趣课程 | 第48-50页 |
·建立网络学习平台 | 第50-51页 |
·建立校园科文体系 | 第51-52页 |
7 总结和展望 | 第52-53页 |
·总结 | 第52页 |
·展望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附录 A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 第55-57页 |
附录 B 大学生科学素养水平现状调查问卷 | 第57-64页 |
附录 C 基于 STS教育理念的教学活动的学生报告 | 第64-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