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整合策略的提出 | 第10-20页 |
第一节 本文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0-12页 |
一、信息技术与物理课堂教学整合 | 第10-11页 |
二、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的策略 | 第11-12页 |
第二节 研究的背景 | 第12-13页 |
第三节 研究的意义 | 第13-15页 |
一、物理课程改革的要求,满足新课程标准的需要 | 第13页 |
二、现代社会的需要 | 第13-14页 |
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 第14-15页 |
第四节 整合误区的分析 | 第15-20页 |
一、对学生的角色理解的误区 | 第15-16页 |
二、对教师主导地位的误解 | 第16-17页 |
三、对于学习资源的误解 | 第17-20页 |
第二章 整合策略的理论基础 | 第20-26页 |
第一节 认知主义学习论 | 第20-22页 |
一、基本理念 | 第20-21页 |
二、认知学习理论对整合策略的指导 | 第21-22页 |
第二节 建构主义学习论 | 第22-23页 |
一、基本理念 | 第22页 |
二、建构主义学习论对整合策略的指导 | 第22-23页 |
第三节 教学最优化理论 | 第23-24页 |
一、基本理念 | 第23-24页 |
二、最优化教学理论对整合策略的指导 | 第24页 |
第四节 合作学习理论 | 第24-26页 |
一、基本理念 | 第24-25页 |
二、合作学习对整合策略的指导 | 第25-26页 |
第三章 信息技术与物理课堂教学整合的策略:因素及模式分析 | 第26-33页 |
第一节 整合策略的因素分析 | 第26-30页 |
一、教师 | 第26-27页 |
二、学生 | 第27-28页 |
三、教学内容 | 第28-29页 |
四、教学媒体 | 第29-30页 |
第二节 整合的模式分析 | 第30-33页 |
一、基于课堂的情境—探究模式 | 第30-31页 |
二、基于校园网络环境下的资源利用—主题探索—合作学习模式 | 第31-33页 |
第四章 信息技术与物理课堂教学整合的具体策略及案例分析 | 第33-51页 |
第一节 整合的具体策略 | 第33-39页 |
一、创设学习情境,营造探究氛围 | 第33-34页 |
二、借助多媒体课件,打造高效物理课堂 | 第34-35页 |
三、利用人机交互技术,模拟物理实验 | 第35-37页 |
四、借助思维导图,促进问题图式的形成 | 第37-38页 |
五、开放学习环境,精心搭建网络教学平台,合作交流 | 第38-39页 |
第二节 具体策略指导下的案例分析 | 第39-51页 |
一、案例一:《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超重和失重》 | 第40-43页 |
二、案例二:《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回旋加速器》 | 第43-47页 |
三、案例三:《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研究性学习活动 | 第47-51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反思 | 第51-54页 |
第一节 整合策略的实践结论 | 第51-52页 |
第二节 整合策略的实践反思 | 第52-54页 |
一、教师方面的启示 | 第52-53页 |
二、学生方面的启示 | 第53-54页 |
结束语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附录一 | 第57-60页 |
附录二 | 第60-6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