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反思教学的概述 | 第8-16页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8-11页 |
1、反思是时代的要求 | 第8页 |
2、反思是教师自我发展的需要 | 第8-9页 |
3、教师的职业发展的要求 | 第9-10页 |
4、反思是学生发展的需要 | 第10-11页 |
第二节 反思的意义 | 第11-16页 |
1、反思:沟通教师的两种理论的桥梁 | 第11-13页 |
2、反思促进教师的成长 | 第13-14页 |
3、反思有助于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 | 第14页 |
4、反思有利于教师从传授型向专家型转变 | 第14-15页 |
5、反思有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反思的理论基础 | 第16-26页 |
第一节 我国古代对反思的思考 | 第16-17页 |
第二节 西方对反思的认识 | 第17-19页 |
第三节 我国学者对反思的界定 | 第19-20页 |
第四节 信息加工理论 | 第20-22页 |
1、加涅的学习理论 | 第20-21页 |
2、加涅的理论在教学上的应用 | 第21-22页 |
第五节 元认知理论 | 第22-24页 |
第六节 建构主义 | 第24-25页 |
第七节 综述 | 第25-26页 |
第三章 反思的模式 | 第26-34页 |
第一节 埃拜模式 | 第26-27页 |
第二节 爱德华兹一布朗托模式 | 第27-29页 |
第三节 拉博斯凯模式 | 第29-31页 |
第四节 反思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遵循的原则 | 第31页 |
第五节 初中物理教学的反思模式 | 第31-34页 |
第四章 反思的内容和反思的方法 | 第34-41页 |
第一节 反思的内容 | 第34-35页 |
第二节 反思的方法 | 第35-41页 |
1、写反思日记,即写教学后记 | 第35-36页 |
2、说课 | 第36-38页 |
3、观摩与讨论 | 第38-39页 |
4、征求学生意见了解学生的情况 | 第39页 |
5、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 | 第39-40页 |
6、写再次教学设计 | 第40-41页 |
案例 | 第41-50页 |
案例:第八章压强 第三节空气的"力量"的教案第一课时 | 第41-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