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5页 |
·论文研究的背景 | 第11-12页 |
·论文研究的意义、创新与方法 | 第12-13页 |
·论文研究的意义 | 第12页 |
·论文的创新 | 第12-13页 |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13页 |
·论文的结构 | 第13-15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综述 | 第15-31页 |
·和谐管理理论综述 | 第15-21页 |
·和谐管理理论的提出 | 第15-16页 |
·和谐管理理论的基本思想 | 第16-18页 |
·和谐管理理论的研究框架 | 第18-21页 |
·和谐信息化理论综述 | 第21-24页 |
·企业和谐信息化的提出 | 第21-22页 |
·企业和谐信息化的和谐性 | 第22-24页 |
·系统动力学理论与建模方法综述 | 第24-31页 |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提出 | 第24-25页 |
·系统动力学模型方法的含义和特点 | 第25-26页 |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相关概念 | 第26-27页 |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应用述评 | 第27-28页 |
·系统动力学模型方法的适用范围 | 第28-29页 |
·系统动力学模型方法建模软件Vensim软件介绍 | 第29-31页 |
第3章 基于和谐管理理论的企业和谐信息化研究 | 第31-47页 |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和谐主题体系 | 第31-34页 |
·企业和谐信息化建设的和则与能动致变的演化机制分析 | 第34-43页 |
·企业和谐信息化建设和则的作用基础——信任 | 第34-36页 |
·信息化成员对信息化组织的信任分析 | 第36-40页 |
·信息化组织对信息化成员的信任分析 | 第40-42页 |
·基于提高可信任度的企业和谐信息化建设和则作用体系 | 第42-43页 |
·企业和谐信息化建设的谐则与设计优化的控制机制分析 | 第43-47页 |
·企业和谐信息化建设谐则的作用基础——协调 | 第43-44页 |
·基于提高协调性的企业和谐信息化建设谐则作用体系 | 第44-47页 |
第4章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企业和谐信息化研究 | 第47-62页 |
·为何选择系统动力学 | 第47-49页 |
·企业和谐信息化的系统动力学分析 | 第49-52页 |
·企业和谐信息化的系统动力学模型 | 第52-56页 |
·企业和谐信息化系统动力学模型的运行结果与分析 | 第56-61页 |
·企业和谐信息化系统动力学模型的运行结果 | 第56-60页 |
·企业和谐信息化系统动力学模型的运行结果分析 | 第60-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2-64页 |
·主要研究成果 | 第62-63页 |
·进一步研究展望 | 第63-64页 |
附录一 Vensim建模软件企业和谐信息化建设的函数关系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