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职业技术教育论文--各类型职业技术学校论文--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论文

天津市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思路与对策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3页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8-9页
     ·中、高职衔接的必要性第8页
     ·中、高职衔接的可行性第8页
     ·天津市具体情况第8-9页
   ·研究的现状第9-11页
     ·国外中、高职衔接研究现状第9-10页
     ·我国中、高职衔接研究现状第10-11页
   ·研究目标和方法第11-13页
     ·研究目标第11-12页
     ·研究方法第12-13页
第二章 对中、高职教育的认识第13-18页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3-14页
     ·职业第13页
     ·中等职业教育第13页
     ·高等职业教育第13页
     ·中职与高职的关系第13-14页
   ·中、高职共性第14-15页
     ·职业性第14页
     ·社会性第14页
     ·实用性第14-15页
     ·技能性第15页
     ·基层性第15页
   ·中、高职差异第15-17页
     ·教育层次差异第15页
     ·人才培养层次差异第15-16页
     ·能力培养层次差异第16-17页
   ·中、高职衔接第17-18页
第三章 天津市中、高职衔接概况第18-29页
   ·天津职业教育发展历史及现状第18-20页
   ·天津市中、高职衔接存在的问题第20-24页
     ·管理体制不完善第20页
     ·衔接模式不灵活第20-22页
     ·内涵衔接体现不充分第22页
     ·专业设置不统一第22页
     ·课程开发不科学第22-23页
     ·技能等级衔接不贯通第23页
     ·高职入学条件评估体系不健全第23-24页
     ·师资力量不充实第24页
   ·存在问题成因分析第24-29页
     ·来自社会的原因第24-25页
     ·来自政府的原因第25页
     ·来自管理体制的原因第25-26页
     ·来自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原因第26-27页
     ·来自学校自身的原因第27-28页
     ·来自教师方面的原因第28-29页
第四章 实现中、高职合理衔接的对策建议第29-42页
   ·建立统筹管理机制第29-30页
     ·建立合理的管理体制和高效的运行机制第29页
     ·提高中、高职教育的地位第29页
     ·妥善解决中、高职学校学生待遇问题第29页
     ·加强中、高职之间的对话第29-30页
   ·规范学制衔接模式第30-31页
     ·确定主流学制和衔接模式第30页
     ·将四年一贯制和六年一贯制作为补充形式第30页
     ·积极开办高职预科班第30-31页
     ·一体化结构类型宜倡导中职与高职校际联合第31页
     ·允许独立性结构类型与一体化结构类型学生之间的交流第31页
     ·高职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要区别对待第31页
     ·大力发展本科层次的高职教育第31页
   ·围绕主线分层提升第31-32页
   ·国家要实行统一标准第32-33页
     ·建立中、高职衔接的统一的课程标准第32-33页
     ·实行国家统一的职业资格和等级考核制度第33页
   ·做好高职提前介入第33-34页
     ·针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第33-34页
     ·针对准备上高职的普高生第34页
   ·优化升学选拔方式第34-35页
     ·优化原则第34-35页
     ·优化措施第35页
   ·加强相关课程衔接第35-40页
     ·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课程观第36页
     ·要贯彻和遵循“中职为基础,高职为主导”原则第36-37页
     ·在统一的框架内认识和设置中、高职教育的课程第37-38页
     ·按照中、高职教育特点强调经验课程教学方法第38-39页
     ·以学分制度构筑中、高职教育课程街接的教学管理平台第39页
     ·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工程第39-40页
   ·注重师资队伍建设第40-41页
   ·提倡订单式培养第41-42页
第五章 实例研究——以机电专业为例第42-52页
   ·天津市中、高职学校的机电专业课程衔接现状分析第42-46页
     ·存在的问题第42-44页
     ·问题的原因第44-45页
     ·合理进行机电专业课程设置的原则第45-46页
   ·机电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第46-47页
   ·具体的课程设置第47-52页
     ·机电专业牵引到的相关行业第47页
     ·机电专业人才所应具备的职业能力第47-48页
     ·机电专业人才相关能力所应具备的知识结构第48页
     ·相关知识结构对应的课程设置(以“3+2”模式为例)第48-52页
参考文献第52-54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54-55页
附录第55-57页
致谢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和个案研究
下一篇:以就业能力为导向的中等职业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