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6页 |
绪论 | 第16-33页 |
第一节 二十世纪三次语言学“革命” | 第16-23页 |
第二节 偶然性与必然性的辩证关系 | 第23-25页 |
第三节 论文写作概要 | 第25-33页 |
一、选题目的和意义 | 第25-26页 |
二、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26-31页 |
三、论文创新点 | 第31-33页 |
第一章 莫斯科语义学派思想管论 | 第33-49页 |
第一节 莫斯科语义学派思想概述 | 第33-36页 |
第二节 莫斯科语义学派主要理论图解 | 第36-42页 |
第三节 莫斯科语义学派学术思想发展展望 | 第42-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二章 词汇函数理论 | 第49-82页 |
第一节 数学中函数的概念 | 第49-51页 |
第二节 语言学中的function(функция) | 第51-57页 |
一、表示“功能”意义的function(-al)(функц-ия(-иональный)) | 第52-54页 |
二、表示“函数”意义的function(-al)(функц-ия(-иональный)) | 第54-57页 |
第三节 《意思文本》模式中的词汇函数 | 第57-81页 |
一、《意思文本》模式 | 第57-59页 |
二、词汇函数思想概述 | 第59-61页 |
三、词汇函数分类 | 第61-81页 |
(一) 词汇函数清单概述 | 第62-75页 |
(二) 词汇函数分类新解 | 第75-81页 |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第三章 基于词汇函数理论的词汇语义系统研究 | 第82-129页 |
第一节 词汇语义系统性表现 | 第82-103页 |
一、联想场理论 | 第83-84页 |
二、语义场理论 | 第84-91页 |
(一) 语义场理论概述 | 第84-86页 |
(二) 语义场的内部关系 | 第86-91页 |
三、认知语言学理论 | 第91-99页 |
(一) 理想认知模式(ICM) | 第92-93页 |
(二) 隐喻和转喻 | 第93-97页 |
(三) 事件域认知模式(ECM) | 第97-99页 |
四、义位组合关系 | 第99-103页 |
第二节 词汇函数与词汇语义系统关系 | 第103-127页 |
一、词汇函数展示的词汇语义系统关系 | 第103-108页 |
二、词汇函数与词汇语义系统关系 | 第108-127页 |
(一) 确切了原有的语义系统关系 | 第108-115页 |
(二) 扩大了聚合关系 | 第115-117页 |
(三) 增加了组合关系 | 第117-123页 |
(四) 扩大了词汇语义系统的范围 | 第123-127页 |
本章小结 | 第127-129页 |
第四章 基于词汇函数理论的熟语成素关系研究 | 第129-165页 |
第一节 熟语学研究概述 | 第129-132页 |
第二节 “朴素世界图景”和“关于人的朴素图景”理论 | 第132-150页 |
一、“朴素世界图景”和“关于人的朴素图景”理论简介 | 第132-140页 |
二、基于“关于人的朴素图景”理论的俄语熟语描写 | 第140-150页 |
第三节 俄语熟语内部成素的词汇函数描写 | 第150-163页 |
一、表官能词语为成素的熟语的词汇函数描写 | 第151-159页 |
二、表动物词语为成素的熟语的词汇函数描写 | 第159-163页 |
本章小结 | 第163-165页 |
第五章 基于词汇函数理论的俄汉语虚义动词研究 | 第165-201页 |
第一节 俄汉语虚义动词的研究现状 | 第165-178页 |
一、汉语虚义动词的研究现状 | 第165-169页 |
二、俄语虚义动词的研究现状 | 第169-178页 |
第二节 词汇函数与俄汉语虚义动词 | 第178-200页 |
一、俄汉语虚义动词的比较范围 | 第178-182页 |
二、俄汉语虚义动词比较研究 | 第182-200页 |
本章小结 | 第200-201页 |
第六章 基于词汇函数理论的俄语动词体变体意义研究 | 第201-230页 |
第一节 古俄语的情貌意义 | 第201-203页 |
第二节 现代俄语动词体的研究概述 | 第203-212页 |
一、俄语动词体的常体意义 | 第203-207页 |
二、俄语动词体的变体意义 | 第207-212页 |
第三节 基于词汇函数的俄语动词体变体意义的描写 | 第212-2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27-230页 |
第七章 基于词汇函数理论的汉语动结式研究 | 第230-250页 |
第一节 汉语动补结构的研究现状 | 第230-235页 |
第二节 对汉语动结式进行的分类及其形式化描写 | 第235-249页 |
一、对汉语动结式进行形式化描写的理论前提 | 第235-239页 |
二、基于词汇函数理论的汉语动结式分类及其形式化描写 | 第239-249页 |
本章小结 | 第249-250页 |
第八章 词汇函数与《俄汉平行对照语义关系词典》 | 第250-278页 |
第一节 《俄汉平行对照语义关系词典》词条试编探讨 | 第250-256页 |
第二节 《俄汉平行对照语义关系词典》词条试编实例 | 第256-274页 |
本章小结 | 第274-278页 |
结论 | 第278-280页 |
参考文献 | 第280-288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288-289页 |
附录一 术语对照表 | 第289-292页 |
附录二 汉外人名对照表 | 第292-294页 |
致谢 | 第294-295页 |
详细摘要 | 第295-3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