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与乳制品中蛋白质风险指标体系的建立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2页 |
| 1 绪论 | 第12-29页 |
| ·引言 | 第12页 |
| ·乳品中的蛋白质 | 第12-17页 |
| ·乳中含氮物质 | 第12页 |
| ·乳中蛋白质的含量及组成 | 第12-13页 |
| ·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 第13页 |
| ·蛋白质的测定方法 | 第13-17页 |
| ·外源含氮物质的掺加 | 第17页 |
| ·可能用于掺假的含氮物质 | 第17-20页 |
| ·非蛋白氮类物质 | 第17-19页 |
| ·非乳源蛋白物质掺假 | 第19-20页 |
| ·乳品掺假的历史 | 第20页 |
| ·主要掺假物质检测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 第20-24页 |
| ·非乳源蛋白掺假的研究现状 | 第21-23页 |
| ·水解蛋白 | 第21-22页 |
| ·乳清粉 | 第22-23页 |
| ·甘氨酸 | 第23页 |
| ·动植物蛋白 | 第23页 |
| ·非蛋白氮类物质的研究进展 | 第23-24页 |
| ·用于检测掺假的指标 | 第24-27页 |
| ·非蛋白氮 | 第24页 |
| ·酪蛋白 | 第24-26页 |
| ·氨基酸 | 第26-27页 |
| ·立题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27-29页 |
| ·立题意义 | 第27-28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8-29页 |
| 2 非蛋白氮指标测定方法的建立 | 第29-38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29-30页 |
| ·材料 | 第29页 |
| ·方法 | 第29-30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0-37页 |
| ·蛋白质沉淀剂及方法的确定 | 第30-32页 |
| ·非蛋白氮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 第32-37页 |
| ·结论 | 第37-38页 |
| 3 酪蛋白含量的测定 | 第38-48页 |
| ·原理 | 第38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8-40页 |
| ·主要材料与试剂 | 第38-39页 |
| ·方法 | 第39-40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0-47页 |
| ·标准曲线绘制 | 第40页 |
| ·正交试验设计 | 第40-42页 |
| ·平行性测定 | 第42页 |
| ·回收率测定 | 第42-43页 |
| ·验证试验 | 第43-44页 |
| ·应用试验 | 第44-45页 |
| ·样品测定 | 第45-47页 |
| ·结论 | 第47-48页 |
| 4 氨基酸含量测定检测掺假 | 第48-65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48-52页 |
| ·试剂 | 第48-50页 |
| ·设备 | 第50页 |
| ·方法 | 第50-52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52-64页 |
| ·婴幼儿奶粉中氨基酸含量分析 | 第52-59页 |
| ·原料粉中氨基酸含量分析 | 第59-63页 |
| ·各种乳制品中氨基酸打假模式 | 第63-64页 |
| ·结论 | 第64-65页 |
| 5 总结与展望 | 第65-67页 |
| ·总结 | 第65-66页 |
| ·展望 | 第66页 |
| ·本文创新点 | 第66-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73页 |
| 附录 | 第73-74页 |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