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8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 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 | 第15-18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3.3 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第2章 相关定义和理论概述 | 第18-21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18-19页 |
2.1.1 国企福利的概念 | 第18-19页 |
2.1.2 国企员工福利涵盖范畴 | 第19页 |
2.2 相关理论 | 第19-21页 |
2.2.1 系统原理 | 第19页 |
2.2.2 马斯洛理论需求理论 | 第19-20页 |
2.2.3 双因子理论 | 第20页 |
2.2.4 公平理论 | 第20-21页 |
第3章 A公司员工福利体系现状分析 | 第21-29页 |
3.1 A公司的管理架构、历史及经营状况 | 第21页 |
3.2 A公司薪酬体系现状 | 第21页 |
3.3 A公司考核体系现状分析 | 第21-22页 |
3.4 A公司员工福利概况 | 第22-23页 |
3.4.1 A公司员工福利的分类 | 第22-23页 |
3.4.2 A公司员工福利费用支出渠道及占人工成本比例 | 第23页 |
3.5 A公司员工福利需求调研 | 第23-29页 |
3.5.1 关于员工思想动态调研 | 第23-27页 |
3.5.2 与员工面对面沟通了解情况 | 第27-29页 |
第4章 A公司福利体系SWOT分析 | 第29-34页 |
4.1 福利体系优势分析 | 第29-30页 |
4.1.1 规范合法 | 第29页 |
4.1.2 范围广泛 | 第29页 |
4.1.3 相对稳定 | 第29-30页 |
4.2 福利体系劣势分析 | 第30-32页 |
4.2.1 福利制度设计陈旧落后 | 第30页 |
4.2.2 多头管理,整体效果没有最大化 | 第30-31页 |
4.2.3 员工福利未发挥在企业人才战略中的作用 | 第31页 |
4.2.4 宣传引导不够,员工对享受福利感受度不高 | 第31-32页 |
4.3 福利体系改革面临机遇 | 第32页 |
4.3.1 中央对国有企业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 | 第32页 |
4.3.2 上级单位对相关制度改革提出了具体要求 | 第32页 |
4.3.3 高级管理层认识发生了转变 | 第32页 |
4.4 福利体系改革面临的威胁 | 第32-34页 |
4.4.1 改革尺度把握问题 | 第32-33页 |
4.4.2 具有市场化思维和先进理念管理人员不足问题 | 第33页 |
4.4.3 员工接受度问题 | 第33-34页 |
第5章 A公司员工福利体系完善的建议 | 第34-44页 |
5.1 提高福利制度设计的前瞻性 | 第34-36页 |
5.1.1 积极分享同行经验 | 第34页 |
5.1.2 主动学习西方制度 | 第34-35页 |
5.1.3 努力转变工作思维 | 第35页 |
5.1.4 科学制定顶层设计 | 第35-36页 |
5.2 提高福利制度设计的系统性 | 第36-38页 |
5.2.1 构建科学管理团队 | 第36页 |
5.2.2 理顺相关各方关系 | 第36-37页 |
5.2.3 学习专业法律法规 | 第37页 |
5.2.4 制定合理有效方案 | 第37-38页 |
5.3 提高福利制度执行的灵活性 | 第38-42页 |
5.3.1 科学设计薪酬带宽 | 第38-40页 |
5.3.2 调动员工积极参与 | 第40页 |
5.3.3 尝试采用动态管理 | 第40-41页 |
5.3.4 组织典型案例分析 | 第41-42页 |
5.4 提高员工对福利制度的认知 | 第42-44页 |
5.4.1 组织福利制度学习活动 | 第42-43页 |
5.4.2 开展感情交流福利活动 | 第43-44页 |
第6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