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淀粉工业论文--基础理论论文

变性淀粉改善大鼠肠道菌群与脂类代谢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 前言第8-18页
    1.1 淀粉概述第8-11页
        1.1.1 普通淀粉概述第8页
        1.1.2 抗性淀粉概述第8-9页
        1.1.3 改性淀粉概述第9-10页
        1.1.4 预糊化淀粉概述第10-11页
        1.1.5 柠檬酸酯化淀粉概述第11页
    1.2 抗性淀粉与肠道菌群第11-13页
        1.2.1 肠道菌群的组成第11-12页
        1.2.2 肠道微生物与饮食第12页
        1.2.3 肠道菌群与人体健康第12-13页
        1.2.4 肠道菌群与肥胖第13页
        1.2.5 肠道菌群分析方法概述第13页
    1.3 脂质组学概述第13-15页
        1.3.1 脂质组学概念第13-14页
        1.3.2 脂质化合物生理功能第14-15页
        1.3.3 脂质组学研究现状第15页
    1.4 短链脂肪酸概述第15-16页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第16-18页
        1.5.1 主要研究内容第16-17页
        1.5.2 研究意义第17-18页
2 材料与方法第18-24页
    2.1 材料与仪器第18-19页
        2.1.1 动物饲料第18页
        2.1.2 实验动物第18页
        2.1.3 主要试剂第18-19页
        2.1.4 主要仪器第19页
    2.2 实验方法第19-24页
        2.2.1 淀粉的制备第19-20页
        2.2.2 实验动物的分组及干预第20页
        2.2.3 大鼠状态观察第20页
        2.2.4 组织取材及粪便样品的收集第20页
        2.2.5 结肠切片制作过程第20-21页
        2.2.6 氧化应激水平指标的测定第21-22页
        2.2.7 高通量测序及数据分析第22-23页
        2.2.8 脂质组学分析方法第23页
        2.2.9 短链脂肪酸分析方法第23页
        2.2.10 数据处理第23-24页
3 结果与讨论第24-42页
    3.1 实验大鼠的状态观察第24页
    3.2 结肠组织病理学观察第24-25页
    3.3 不同干预方式对大鼠血清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第25-26页
    3.4 改性淀粉对大鼠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影响第26-32页
        3.4.1 OTU聚类及物种注释概况第26-29页
        3.4.2 基于OTU的Venn图第29-30页
        3.4.3 样品多样性分析(Alpha Diversity)第30-31页
        3.4.4 多样品比较分析(Beta Diversity)第31-32页
    3.5 改性淀粉对大鼠肠道菌群种类和结构的影响第32-36页
        3.5.1 基于门(Phylum)分类水平分析第32-33页
        3.5.2 基于纲(Class)分类水平分析第33-34页
        3.5.3 基于属(Genus)分类水平分析第34-36页
    3.6 不同功能微生物组间分布差异分析第36-37页
        3.6.1 产SCFA微生物组间分布差异分析第36页
        3.6.2 致病菌组间分布差异分析第36-37页
    3.7 血清中短链脂肪酸结果分析第37-38页
    3.8 粪便中脂质成分结果分析第38-42页
        3.8.1 不同处理后的改性淀粉对大鼠粪便中游离脂肪酸(FA)组成的影响第38-40页
        3.8.2 不同处理后的改性淀粉对大鼠粪便中脂质含量的影响第40-42页
4 结论第42-44页
    4.1 全文总结第42页
    4.2 论文创新点第42-43页
    4.3 论文的不足之处第43-44页
5 展望第44-45页
6 参考文献第45-52页
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第52-53页
8 致谢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环境因子和碳酸酐酶对岩溶区微藻稳碳能力影响的模拟研究
下一篇:双根DNA力学性质的研究及双成像和多通道单分子技术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