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前言 | 第9-18页 |
1.1 淀粉的概述 | 第9-10页 |
1.2 体内外消化体系 | 第10-13页 |
1.2.1 人体内消化系统 | 第10-12页 |
1.2.2 体外消化系统 | 第12-13页 |
1.3 影响淀粉消化的因素 | 第13-17页 |
1.3.1 淀粉颗粒尺寸 | 第13-14页 |
1.3.2 颗粒形状 | 第14页 |
1.3.3 直链含量 | 第14-15页 |
1.3.4 食物中的蛋白质 | 第15页 |
1.3.5 脂质成分 | 第15-16页 |
1.3.6 结晶和双螺旋 | 第16页 |
1.3.7 加工方式 | 第16-17页 |
1.4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 第17-18页 |
1.4.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7页 |
1.4.2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7-18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18-23页 |
2.1 实验材料和试剂 | 第18页 |
2.2 实验仪器 | 第18-19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19-22页 |
2.3.1 凝胶化淀粉的制备 | 第19-20页 |
2.3.2 淀粉中基本成分的测定 | 第20页 |
2.3.3 激光共聚焦显微拉曼光谱 | 第20页 |
2.3.4 X-射线衍射 | 第20页 |
2.3.5 热特性的测定 | 第20-21页 |
2.3.6 淀粉体外消化模型方法的建立 | 第21-22页 |
2.3.7 扫描电子显微镜 | 第22页 |
2.4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22-23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23-50页 |
3.1 三种淀粉样品的基本成分测定及结构表征 | 第23-24页 |
3.1.1 基本成分测定结果 | 第23页 |
3.1.2 淀粉的短程有序性分析 | 第23页 |
3.1.3 淀粉的结晶结构分析 | 第23-24页 |
3.1.4 淀粉的热特性分析 | 第24页 |
3.2 不同消化模型及酶用量下原淀粉的体外消化性 | 第24-35页 |
3.2.1 不同消化模型下原淀粉体外消化性的比较 | 第24-27页 |
3.2.2 不同酶用量对原淀粉体外消化性的影响 | 第27-28页 |
3.2.3 不同酶用量下原淀粉体外消化性的动力学特性 | 第28页 |
3.2.4 小结 | 第28-35页 |
3.3 不同消化模型及酶用量下凝胶化淀粉的体外消化性 | 第35-45页 |
3.3.1 不同消化模型下凝胶化淀粉体外消化性的比较 | 第35-36页 |
3.3.2 不同酶用量对凝胶化淀粉体外消化性的影响 | 第36-37页 |
3.3.3 不同酶用量下凝胶化淀粉体外消化性的动力学特性 | 第37-38页 |
3.3.4 小结 | 第38-45页 |
3.4 不同温度处理对凝胶化淀粉体外消化性的影响 | 第45-50页 |
3.4.1 凝胶化淀粉的热力学性分析 | 第45页 |
3.4.2 凝胶化淀粉的结晶性分析 | 第45-46页 |
3.4.3 凝胶化淀粉的扫描电镜图分析 | 第46-48页 |
3.4.4 凝胶化淀粉的体外酶消化分析 | 第48-49页 |
3.4.5 小结 | 第49-50页 |
4 结论 | 第50-51页 |
4.1 全文总结 | 第50页 |
4.2 论文的创新点 | 第50页 |
4.3 论文不足之处 | 第50-51页 |
5 展望 | 第51-52页 |
6 参考文献 | 第52-61页 |
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第61-62页 |
8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