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交通工程与公路运输技术管理论文--交通工程与交通管理论文

城市路段非机动车流交通特性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6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4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4页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4-15页
        1.3.1 研究内容第14-15页
        1.3.2 技术路线第15页
    1.4 本章小结第15-16页
第二章 交通调查与非机动车基本特征第16-24页
    2.1 交通调查第16-20页
        2.1.1 采集数据的内容及方法第16页
        2.1.2 调查地点与时间的选取第16-17页
        2.1.3 调查设备的选用与布设第17-18页
        2.1.4 调查路段的几何参数第18-19页
        2.1.5 统计间隔及样本容量的确定第19-20页
    2.2 非机动车的基本交通特征第20-23页
        2.2.1 非机动车的外廓尺寸及换算系数第20-21页
        2.2.2 非机动车交通的行驶特性第21-22页
        2.2.3 非机动车使用者的骑行心理及行为分析第22-23页
    2.3 本章小结第23-24页
第三章 路段非机动车交通特性分析第24-45页
    3.1 路段非机动车速度特性分析第24-31页
        3.1.1 路段速度基本特性分析第25-27页
        3.1.2 路段非机动车速度分布特性分析第27-30页
        3.1.3 公交站台相邻路段非机动车速度特性分析第30-31页
    3.2 非机动车交通流特性研究第31-44页
        3.2.1 交通流基本参数定义第31-33页
        3.2.2 非机动车交通流基本模型第33-36页
        3.2.3 三参数之间的关系第36-44页
    3.3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四章 非机动车交通冲突特性及其应用研究第45-60页
    4.1 交通冲突技术的定义第45页
    4.2 交通冲突机理分析第45-47页
        4.2.1 交通冲突产生过程第45-46页
        4.2.2 交通冲突影响因素第46-47页
    4.3 公交站台处非机动车与乘客交通冲突分析第47-50页
    4.4 公交站台进出乘客对邻接非机动车道通行能力的影响研究第50-59页
        4.4.1 基于交通冲突技术的基本通行能力模型第50-52页
        4.4.2 公交站进出乘客影响的修正第52-54页
        4.4.3 模型应用第54-59页
    4.5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五章 路段非机动车交通设施设计-以镇江为例第60-66页
    5.1 镇江市自行车与电动自行车运行现状第60-62页
        5.1.1 镇江市道路网状况第60页
        5.1.2 镇江市自行车与电动自行车运行存在的问题第60-62页
    5.2 考虑混合自行车流的路段非机动车道断面宽度设计第62-63页
        5.2.1 传统非机动车道的断面宽度设计第62页
        5.2.2 混合非机动车道宽度设计第62-63页
    5.3 以公交站台进出乘客安全为核心的路段非机动车道设计第63-64页
    5.4 交通参与者行为管理第64页
    5.5 本章小结第64-66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66-69页
    6.1 总结第66-67页
    6.2 展望第67-69页
参考文献第69-72页
致谢第72-7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市道路交叉口选型及优化设计
下一篇:桥墩高性能防撞护舷结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