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锦晖《新歌》研究
|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绪论 | 第7-11页 |
| 一 《新歌》创作背景 | 第7-8页 |
| 二 《新歌》研究现状 | 第8-9页 |
| 三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9-10页 |
| 四 研究价值及意义 | 第10-11页 |
| 第一章 黎锦晖生平及音乐创作 | 第11-15页 |
| 一 黎锦晖生平事略 | 第11-12页 |
| 二 音乐创作 | 第12-15页 |
| (一)儿童音乐 | 第12-13页 |
| (二)“时代曲” | 第13-14页 |
| (三)爱国歌曲 | 第14-15页 |
| 第二章 黎锦晖《新歌》本体研究 | 第15-36页 |
| 一 《新歌》概述 | 第15页 |
| 二 《新歌》题材分类 | 第15-25页 |
| (一)爱国主题类歌曲 | 第15-18页 |
| (二)爱情主题类歌曲 | 第18-22页 |
| (三)滑稽讽刺类歌曲 | 第22-23页 |
| (四)儿童类歌曲 | 第23页 |
| (五)世俗类歌曲 | 第23-24页 |
| (六)其他类型歌曲 | 第24-25页 |
| 三 《新歌》音乐分析 | 第25-33页 |
| (一)作曲技法分析 | 第25-31页 |
| (二)音乐创作素材来源 | 第31-33页 |
| 四 创作风格与特征概述 | 第33-36页 |
| (一)《新歌》创作风格 | 第33页 |
| (二)《新歌》创作特征 | 第33-34页 |
| (三)《新歌》之“新” | 第34-36页 |
| 第三章 黎锦晖《新歌》的文化价值 | 第36-39页 |
| 一 《新歌》的艺术功能与实用功能 | 第36页 |
| 二 《新歌》的历史价值及现实意义 | 第36-39页 |
| (一)历史价值 | 第37-38页 |
| (二)现实意义 | 第38-39页 |
| 第四章 黎锦晖《新歌》商业价值及媒体传播 | 第39-43页 |
| 一 《新歌》的商业价值 | 第39-40页 |
| 二 《新歌》的媒体传播 | 第40-43页 |
| (一)电影及歌舞厅传播 | 第40-41页 |
| (二)音乐歌舞剧传播 | 第41页 |
| (三)唱片传播 | 第41页 |
| (四)大众传媒传播 | 第41-43页 |
| 结语 | 第43-44页 |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 附录A | 第48-52页 |
| 附录B | 第52-56页 |
| 附录C | 第56-60页 |
| 附录D | 第60-63页 |
| 致谢 | 第63-64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