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各种企业经济论文--联合企业经济论文--高新技术企业论文

创新生态系统视角下京津冀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创新能力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3页
    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0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创新点第10-11页
        1.3.1 研究内容第10-11页
        1.3.2 本文的创新点第11页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11-13页
        1.4.1 研究方法第11-12页
        1.4.2 技术路线第12-13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13-19页
    2.1 高新技术产业第13-15页
    2.2 协同创新第15-17页
    2.3 创新生态系统第17-18页
    2.4 国内外研究评述第18页
    2.5 小结第18-19页
第三章 京津冀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第19-33页
    3.1 京津冀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第19-24页
        3.1.1 京津冀高新技术产业生产经营情况第19-20页
        3.1.2 京津冀高新技术产业企业规模情况第20页
        3.1.3 京津冀高新技术产业结构分析第20-22页
        3.1.4 京津冀高新技术企业R&D相关活动第22-23页
        3.1.5 京津冀高新技术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第23-24页
    3.2 京津冀高新技术产业协同程度分析第24-31页
        3.2.1 灰色关联度模型第25-26页
        3.2.2 京津冀高新技术产业协同程度分析第26-31页
        3.2.3 结果分析第31页
    3.3 小结第31-33页
第四章 京津冀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创新影响因素识别第33-41页
    4.1 京津冀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生态系统要素分析第33-35页
    4.2 协同创新系统运行机理分析第35-37页
    4.3 京津冀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创新能力评价体系设计第37-39页
        4.3.1 京津冀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创新能力评价要素第37-38页
        4.3.2 指标筛选第38-39页
        4.3.3 相关指标解释第39页
    4.4 小结第39-41页
第五章 京津冀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创新能力评价第41-60页
    5.1 复合系统协同度测量方法第41页
    5.2 复合系统协同度测算模型的构建第41-43页
        5.2.1 子系统序参量有序度的定义第41-42页
        5.2.2 子系统有序度的测算第42页
        5.2.3 京津冀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创新整体协同度的计算第42-43页
    5.3 复合系统协同度的测算过程第43-50页
        5.3.1 数据的标准化处理第43-46页
        5.3.2 子系统序参量的有序度第46-48页
        5.3.3 子系统有序度第48-49页
        5.3.4 各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创新系统协同度第49-50页
        5.3.5 三地协同创新系统有序度第50页
        5.3.6 京津冀区域整体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创新协同度第50页
    5.4 结果分析第50-58页
        5.4.1 子系统序参量有序度分析第51页
        5.4.2 子系统有序度分析第51-55页
        5.4.3 三地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创新系统协同度第55-57页
        5.4.4 三地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创新系统有序度第57页
        5.4.5 京津冀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创新协同度第57-58页
    5.5 小结第58-60页
第六章 京津冀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创新优化路径第60-65页
    6.1 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创新提升路径第60-61页
    6.2 天津市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创新提升路径第61页
    6.3 河北省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创新提升路径第61-62页
    6.4 京津冀区域整体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创新提升路径第62-64页
    6.5 小结第64-65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65-67页
    7.1 研究结论第65-66页
    7.2 研究局限与展望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1页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第71-73页
致谢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企业动态能力视角的伦理型领导对组织健康的作用机制研究
下一篇:基于社会情感财富(SEW)的家族企业代际传承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