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第1章 导论 | 第8-12页 |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 1.2 研究意义 | 第9-12页 |
| 1.2.1 理论意义 | 第9-11页 |
| 1.2.2 实践意义 | 第11-12页 |
| 第2章 相关文献综述 | 第12-30页 |
| 2.1 情绪 | 第12-16页 |
| 2.1.1 情绪的结构 | 第12-15页 |
| 2.1.2 消极情绪与愤怒 | 第15-16页 |
| 2.2 工作绩效 | 第16-18页 |
| 2.2.1 任务绩效与周边绩效 | 第17-18页 |
| 2.3 领导情绪与员工任务绩效理论基础 | 第18-24页 |
| 2.3.1 情绪感染理论 | 第18-19页 |
| 2.3.2 情感事件理论 | 第19-20页 |
| 2.3.3 情绪—认知双路径模型 | 第20-21页 |
| 2.3.4 情绪即社会信息模型(EASI) | 第21-23页 |
| 2.3.5 整合模型 | 第23-24页 |
| 2.4 本研究的切入点—归因理论 | 第24-30页 |
| 2.4.1 调节变量-归因风格 | 第25-27页 |
| 2.4.2 中介变量-内部工作动机 | 第27-30页 |
| 第3章 研究内容与整体设计 | 第30-34页 |
| 3.1 研究框架 | 第30页 |
| 3.2 研究假设 | 第30-31页 |
| 3.3 研究方法 | 第31-33页 |
| 3.3.1 文献研究法 | 第31页 |
| 3.3.2 访谈法 | 第31-32页 |
| 3.3.3 问卷调查法 | 第32页 |
| 3.3.4 统计分析法 | 第32-33页 |
| 3.4 总体研究程序 | 第33-34页 |
| 第四章 访谈研究 | 第34-44页 |
| 4.1 访谈过程 | 第34-38页 |
| 4.1.1 访谈目的 | 第34页 |
| 4.1.2 访谈对象 | 第34页 |
| 4.1.3 访谈问题 | 第34页 |
| 4.1.4 访谈编码 | 第34-38页 |
| 4.2 数据分析 | 第38-42页 |
| 4.3 小结 | 第42-44页 |
| 第五章 实证研究 | 第44-57页 |
| 5.1 描述性统计 | 第44-45页 |
| 5.2 量表选择及信效度检验 | 第45-49页 |
| 5.2.1 各量表信度分析 | 第45-46页 |
| 5.2.2 各量表结构效度分析 | 第46-49页 |
| 5.3 相关性统计 | 第49-50页 |
| 5.4 领导消极情绪影响员工任务绩效机制探讨 | 第50-57页 |
| 5.4.1 员工内外控人格倾向对领导消极情绪与员工任务绩效的调节作用 | 第51-53页 |
| 5.4.2 员工内外控人格倾向对领导消极情绪与员工内部工作动机的调节作用 | 第53-54页 |
| 5.4.3 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检验 | 第54-57页 |
| 第六章 人口统计学变量的调节作用 | 第57-63页 |
| 6.1 员工性别的调节作用 | 第57-58页 |
| 6.2 员工年龄的调节作用 | 第58页 |
| 6.3 员工工龄的调节作用 | 第58-59页 |
| 6.4 员工收入的调节作用 | 第59-60页 |
| 6.5 员工职级的调节作用 | 第60页 |
| 6.6 领导性别的调节作用 | 第60-61页 |
| 6.7 员工受教育程度的调节作用 | 第61-63页 |
| 第七章 总讨论 | 第63-66页 |
| 7.1 研究结论 | 第63页 |
| 7.2 研究不足及展望 | 第63-66页 |
| 7.2.1 研究不足 | 第63-64页 |
| 7.2.3 研究展望 | 第64-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73页 |
| 附录 | 第73-79页 |
| 研究生阶段发表论文 | 第79-80页 |
| 致谢 | 第80-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