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地震响应分析建模方法研究 | 第11-12页 |
1.2.2 长周期地震响应特征研究 | 第12-13页 |
1.2.3 高墩大跨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 | 第13-14页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4-15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4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4 本文研究内容与思路 | 第15-17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4.2 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第二章 高墩连续刚构桥抗震分析建模细节研究 | 第17-49页 |
2.1 概述 | 第17页 |
2.2 弹塑性动力分析建模关键细节 | 第17-27页 |
2.2.1 非线性材料本构 | 第18-22页 |
2.2.2 弹塑性单元类型 | 第22-24页 |
2.2.3 单元划分密度 | 第24-25页 |
2.2.4 桥台-背土作用 | 第25-27页 |
2.3 典型桥例与分析条件 | 第27-29页 |
2.3.1 桥例概况与建模 | 第27-28页 |
2.3.2 分析工况 | 第28-29页 |
2.3.3 地震动输入 | 第29页 |
2.4 桥梁动力特性对比 | 第29-31页 |
2.4.1 自振周期对比 | 第29-30页 |
2.4.2 典型振型图示 | 第30-31页 |
2.5 建模细节对比分析 | 第31-48页 |
2.5.1 材料本构的影响 | 第31-36页 |
2.5.2 单元类型的影响 | 第36-40页 |
2.5.3 单元密度的影响 | 第40-44页 |
2.5.4 桥台-背土作用的影响 | 第44-48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三章 高墩连续刚构桥长周期地震响应特征研究 | 第49-79页 |
3.1 概述 | 第49页 |
3.2 基于设计反应谱的桥梁地震响应 | 第49-66页 |
3.2.1 典型设计反应谱 | 第49-61页 |
3.2.2 分析条件 | 第61-63页 |
3.2.3 结果讨论 | 第63-66页 |
3.3 基于典型长周期地震动的桥梁地震响应 | 第66-72页 |
3.3.1 典型长周期地震动 | 第66-67页 |
3.3.2 分析条件 | 第67-69页 |
3.3.3 结果讨论 | 第69-72页 |
3.4 结果对比分析 | 第72-77页 |
3.4.1 分析原理 | 第72-73页 |
3.4.2 反应谱比值与地震响应比值 | 第73-76页 |
3.4.3 结果讨论 | 第76-7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第四章 基于A_p/V_p的长周期地震响应特征与抗震性能研究 | 第79-106页 |
4.1 概述 | 第79页 |
4.2 基于A_p/V_p的地震动输入 | 第79-83页 |
4.2.1 正弦波 | 第79-81页 |
4.2.2 地震记录 | 第81-83页 |
4.3 桥梁抗震性能评估方法 | 第83-87页 |
4.3.1 基于C/D的评估流程 | 第83-84页 |
4.3.2 典型构件能力分析方法 | 第84-87页 |
4.3.3 典型构件C/D计算方法 | 第87页 |
4.4 关键构件地震需求分析 | 第87-97页 |
4.4.1 纵桥向基于A_p/V_p的地震需求特征 | 第88-92页 |
4.4.2 横桥向基于A_p/V_p的地震需求特征 | 第92-96页 |
4.4.3 分析结果讨论 | 第96-97页 |
4.5 关键构件基于A_p/V_p的抗震性能分析 | 第97-103页 |
4.5.1 纵桥向抗震性能分析 | 第97-100页 |
4.5.2 横桥向抗震性能分析 | 第100-102页 |
4.5.3 分析结果讨论 | 第102-103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103-106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6-109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106-108页 |
5.2 不足与展望 | 第108-109页 |
致谢 | 第109-110页 |
参考文献 | 第110-11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