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2-15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 英语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 第12-13页 |
2. 小学英语教学目标的要求 | 第13页 |
(二)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三)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 理论意义 | 第13-14页 |
2. 实践意义 | 第14页 |
(四)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 文献法 | 第14页 |
2. 问卷法 | 第14页 |
3. 访谈法 | 第14-15页 |
一、研究概述 | 第15-20页 |
(一) 核心概念的界定 | 第15页 |
(二) 文献综述 | 第15-17页 |
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三)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7-20页 |
1. 认知理论 | 第18页 |
2.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 | 第18-19页 |
3. 多元智能理论 | 第19页 |
4. 合作学习理论 | 第19-20页 |
二、课本剧教学方法在X小学英语中运用的现状 | 第20-31页 |
(一) X小学英语教学概况 | 第20-21页 |
1. 英语课时安排情况 | 第20页 |
2. 英语教师情况 | 第20-21页 |
(二) 在英语课中运用课本剧教学方法的现状 | 第21-31页 |
1. 学生课本剧课堂学习现状 | 第22-26页 |
2. 教师课本剧课堂教学现状 | 第26-29页 |
3. 学生对课本剧教学方法的建议 | 第29-31页 |
三、运用课本剧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31-37页 |
(一) 存在的问题 | 第31-34页 |
1. 忽视课本剧教学方法的应用价值 | 第31页 |
2. 课本剧教学目标定位不准 | 第31-32页 |
3. 对课本剧课堂教学的认识存在偏差 | 第32-33页 |
4. 过分局限于教材内容 | 第33页 |
5. 忽视课本剧教学技能和方法的指导 | 第33页 |
6. 关注了少数学生,忽视了多数学生 | 第33-34页 |
(二) 原因分析 | 第34-37页 |
1. 教师教学技能及理论匮乏 | 第34-35页 |
2. 现行考试制度的弊端 | 第35页 |
3. 整体语言环境的影响 | 第35-37页 |
四、完善课本剧教学方法的对策 | 第37-50页 |
(一) 教师要学习课本剧理论知识,提升自身教学素养 | 第37-38页 |
(二) 教师要立足教材,分阶段实施课本剧教学 | 第38-40页 |
1. 初级阶段——直接使用教材阶段 | 第38-39页 |
2. 中级阶段——适时改编教材阶段 | 第39-40页 |
3. 高级阶段——学生自创阶段 | 第40页 |
(三) 教师要改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剧本编演能力 | 第40-45页 |
1. 巧设剧本导入,激活背景知识 | 第41-42页 |
2. 理解剧本内容,激发学生创新想象能力 | 第42-43页 |
3. 创设不同情节,鼓励学生个性发挥 | 第43-44页 |
4. 引进课堂评价,强化小组学习效果 | 第44-45页 |
(四) 教师要营造良好的英语剧本学习及展示氛围 | 第45-46页 |
(五)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课本剧学习技巧,强化学生剧本学习效果 | 第46-47页 |
(六) 教师要丰富剧本辅助资源,拓宽学生学习视野 | 第47页 |
(七) 学校优化教师资源,加大教师剧本理论学习培训力度 | 第47-48页 |
(八) 学校加大图书馆的课本剧图书投入力度 | 第48页 |
(九) 家长积极配合,优化校外课本剧资源 | 第48-50页 |
结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附录 | 第53-56页 |
附录一: 调查问卷(学生版) | 第53-55页 |
附录二: 教师及学生访谈提纲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