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弗分析框架下轻资产企业财务分析--基于L公司的案例分析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绪论 | 第13-17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3-14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4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4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4-1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2 文献综述与相关理论 | 第17-28页 |
2.1 文献综述 | 第17-22页 |
2.1.1 国外研究文献 | 第17-18页 |
2.1.2 国内研究文献 | 第18-22页 |
2.1.3 国内外研究文献评述 | 第22页 |
2.2 哈佛分析框架及轻资产的基础理论 | 第22-26页 |
2.2.1 哈佛分析框架的涵义及内容 | 第22-23页 |
2.2.2 哈佛分析框架内部的逻辑关系 | 第23-24页 |
2.2.3 轻资产的涵义 | 第24-25页 |
2.2.4 轻资产企业的界定 | 第25-26页 |
2.3 哈佛分析框架下财务分析的理论基础 | 第26-28页 |
2.3.1 产业经济学理论 | 第26页 |
2.3.2 资源基础理论 | 第26-27页 |
2.3.3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7-28页 |
3 哈佛分析框架下L公司的战略分析 | 第28-40页 |
3.1 L公司的基本情况 | 第28-29页 |
3.2 L公司的内部战略分析 | 第29-32页 |
3.2.1 产业链分析 | 第29-31页 |
3.2.2 波士顿矩阵分析 | 第31-32页 |
3.3 L公司的外部战略分析 | 第32-35页 |
3.3.1 PEST(R)分析 | 第32-34页 |
3.3.2 波特五力分析 | 第34-35页 |
3.4 公司的综合战略分析 | 第35-37页 |
3.4.1 内部优势与劣势分析 | 第35-36页 |
3.4.2 外部机会与威胁分析 | 第36-37页 |
3.5 公司战略分析中发现的问题 | 第37-38页 |
3.5.1 战略目标与企业发展能力不匹配 | 第37页 |
3.5.2 战略选择与企业发展方向不一致 | 第37-38页 |
3.6 公司战略问题的解决对策 | 第38-40页 |
3.6.1 适当实施收缩战略 | 第38页 |
3.6.2 放缓企业发展速度 | 第38页 |
3.6.3 调整企业经营策略 | 第38-40页 |
4 L公司的会计分析和财务分析 | 第40-49页 |
4.1 L公司的会计及关键要素分析 | 第40-42页 |
4.1.1 辨认L公司关键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 | 第40页 |
4.1.2 L公司的影视版权业务的会计政策 | 第40-41页 |
4.1.3 L公司的捆绑式销售收入分析 | 第41-42页 |
4.2 L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 第42-45页 |
4.2.1 L公司营运能力分析 | 第42-43页 |
4.2.2 L公司偿债能力分析 | 第43-44页 |
4.2.3 L公司盈利能力分析 | 第44页 |
4.2.4 L公司发展能力分析 | 第44-45页 |
4.3 L公司会计及财务报表分析中发现的问题 | 第45-47页 |
4.3.1 直线摊销无形资产虚增企业利润 | 第45-46页 |
4.3.2 影视版权减值测试制度不完善 | 第46-47页 |
4.3.3 终端捆绑销售模式夸大当期收入 | 第47页 |
4.3.4 现金流严重短缺抑制企业发展 | 第47页 |
4.3.5 通过关联交易造成企业资金链断裂 | 第47页 |
4.4 L公司会计及财务报表层面的解决对策 | 第47-49页 |
4.4.1 合理选择摊销方式 | 第47-48页 |
4.4.2 恰当分割销售收入 | 第48页 |
4.4.3 科学管控关联交易 | 第48-49页 |
5 哈佛分析框架下L公司的前景分析 | 第49-52页 |
5.1 L公司的风险管理 | 第49-50页 |
5.1.1 L公司的风险测试 | 第49页 |
5.1.2 L公司风险控制的关键节点 | 第49-50页 |
5.2 L公司的前景预判 | 第50-51页 |
5.2.1 破产风险难化解 | 第50页 |
5.2.2 触发退市危机 | 第50-51页 |
5.3 公司未来前景的展望 | 第51-52页 |
5.3.1 通过战略调整规划公司前景 | 第51页 |
5.3.2 运用会计及财务管理改善公司发展 | 第51-52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