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12-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2 研究问题及意义 | 第13页 |
1.2 研究内容及框架 | 第13-16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2.2 研究框架 | 第14-15页 |
1.2.3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3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第16-17页 |
2 研究基础与文献综述 | 第17-24页 |
2.1 博弈论概述 | 第17-18页 |
2.2 内部控制研究综述 | 第18-22页 |
2.2.1 内部控制影响因素 | 第18-19页 |
2.2.2 内部控制的经济后果 | 第19-21页 |
2.2.3 内部控制改进研究 | 第21-22页 |
2.2.4 内部控制文献述评 | 第22页 |
2.3 企业内部控制改进的博弈构想 | 第22-2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3 企业内部控制改进的博弈分析 | 第24-37页 |
3.1 博弈模型的选择 | 第24-25页 |
3.2 演化博弈模型基本理论 | 第25页 |
3.2.1 进化稳定策略 | 第25页 |
3.2.2 最优反应策略 | 第25页 |
3.3 企业内部控制改进力量分析 | 第25-26页 |
3.4 企业内部控制改进的内外部力量演化博弈模型 | 第26-31页 |
3.4.1 博弈模型假设 | 第26-27页 |
3.4.2 博弈模型结构 | 第27-28页 |
3.4.3 演化博弈求解 | 第28-30页 |
3.4.4 博弈结果分析 | 第30-31页 |
3.5 企业内部控制改进内部力量博弈分析 | 第31-36页 |
3.5.1 审计部门与管理层的博弈分析 | 第32-34页 |
3.5.2 管理层与员工的博弈分析 | 第34-36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4 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持续改进分析 | 第37-47页 |
4.1 基于演化博弈的内部控制改进分析 | 第37-39页 |
4.2 内部控制持续改进的阶段性分析 | 第39-42页 |
4.2.1 他律内部控制改进阶段 | 第39-40页 |
4.2.2 自发内部控制改进阶段 | 第40-41页 |
4.2.3 共同推进内部控制改进阶段 | 第41-42页 |
4.3 内部控制改进原因及逻辑分析 | 第42-4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5 企业内部控制持续改进的案例分析 | 第47-77页 |
5.1 案例选择 | 第47-49页 |
5.1.1 K公司介绍 | 第47页 |
5.1.2 K公司内部控制阶段性改进的背景和动因 | 第47-49页 |
5.2 案例资料收集路径 | 第49-50页 |
5.3 K公司内部控制改进的阶段性过程及问题分析 | 第50-67页 |
5.3.1 2000-2007年政策法规导向的初建时期 | 第50-56页 |
5.3.2 2008-2015年问题导向的完善时期 | 第56-62页 |
5.3.3 2016年至今战略导向的调整时期 | 第62-65页 |
5.3.4 阶段性成果及问题 | 第65-67页 |
5.4 K公司内部控制持续改进的阶段演化分析 | 第67-71页 |
5.4.1 他律内部控制改进阶段演化 | 第67-68页 |
5.4.2 自发内部控制改进阶段演化 | 第68-69页 |
5.4.3 共同推进内部控制改进阶段演化 | 第69-71页 |
5.5 企业内部控制持续改进阶段特征 | 第71-72页 |
5.6 实施内部控制持续改进的建议 | 第72-76页 |
5.6.1 外部人改进建议 | 第73-74页 |
5.6.2 内部人改进建议 | 第74-76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77-80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77-78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5页 |
附录A 各阶段内部控制改进内容总结 | 第85-89页 |
附录B 调查问卷统计 | 第89-93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93-95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