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5页 |
1.1 选题意义和研究对象 | 第9-12页 |
1.1.1 选题意义 | 第9-11页 |
1.1.2 研究对象 | 第11-12页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1.2.2 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第2章 高中语文教材中古代文学选文的价值分析 | 第15-19页 |
2.1 古代文学具有传承经典的作用 | 第15-16页 |
2.2 古代文学有助于学生健康价值观的培养 | 第16页 |
2.3 古代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审美情趣 | 第16-17页 |
2.4 古代文学有利于学生语言文字知识的积累 | 第17-19页 |
第3章 两版教材中古代文学作品选文的依据分析 | 第19-27页 |
3.1 大陆台湾地区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纲要)比较研究 | 第19-23页 |
3.1.1 大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分析 | 第19-20页 |
3.1.2 台湾《普通高级中学必修科目“国文”课程纲要》分析研究 | 第20-21页 |
3.1.3 大陆《课程标准》和台湾《课程纲要》对比研究 | 第21-23页 |
3.2 两版教材编审制度的比较研究 | 第23-27页 |
3.2.1 大陆地区教材编审制度 | 第23-24页 |
3.2.2 台湾地区教材编审制度 | 第24-25页 |
3.2.3 两地教材编审制度对比研究 | 第25-27页 |
第4章 两版教材中古代文学选文的对比分析 | 第27-41页 |
4.1 两版教材所选古代文学数量和所占比重对比研究 | 第27-29页 |
4.1.1 两版高中语文教材古代文学数量和所占比重统计 | 第27页 |
4.1.2 两版教材所选古代文学作品数量对比 | 第27-28页 |
4.1.3 两版教材选取古代文学数量对比研究 | 第28-29页 |
4.2 两版教材古代文学选文朝代对比分析研究 | 第29-32页 |
4.2.1 两版教材古代文学选文朝代分布状况 | 第29-30页 |
4.2.2 两版教材古代文学朝代对比 | 第30页 |
4.2.3 两版教材古代文学选文分析研究 | 第30-32页 |
4.3 两版教材古代文学作品中不同体裁的分布对比研究 | 第32-35页 |
4.3.1 两版教材古代文学作品体裁统计 | 第32页 |
4.3.2 两版教材古代文学作品体裁分析 | 第32-33页 |
4.3.3 两版教材古代文学作品体裁比较研究 | 第33-35页 |
4.4 两版教材古代文学选文题材对比研究 | 第35-41页 |
4.4.1 两版教材古代文学选文题材统计 | 第35页 |
4.4.2 两版教材中选取的自然题材选文对比研究 | 第35-36页 |
4.4.3 两版教材中选取的社会题材选文对比研究 | 第36-41页 |
第5章 关于两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古代文学选文编选的思考 | 第41-51页 |
5.1 两版教材古代文学选文的特点 | 第41-44页 |
5.1.1 具有很高的文学、文化价值 | 第41-42页 |
5.1.2 具有很高的情感熏陶价值 | 第42页 |
5.1.3 具有很强的“典范性” | 第42-43页 |
5.1.4 适合学生背诵 | 第43-44页 |
5.2 两版教材古代文学选文的不足之处 | 第44-46页 |
5.3 翰林版教材古代文学选文对人教版教材古代文学选文的启示 | 第46-51页 |
5.3.1 符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 | 第46-47页 |
5.3.2 具有思想性 | 第47页 |
5.3.3 符合科学性 | 第47-48页 |
5.3.4 符合文质兼美的典范性 | 第48-51页 |
第6章 对高中语文教材古代文学选文的编选建议 | 第51-59页 |
6.1 选文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 第51-53页 |
6.1.1 选文篇幅不宜过长 | 第51-52页 |
6.1.2 选文应与时代相结合 | 第52页 |
6.1.3 选文应结合学生的兴趣 | 第52-53页 |
6.2 选文应体现文学史的发展脉络 | 第53-55页 |
6.3 完整呈现不同体裁文学发展大观 | 第55-56页 |
6.4 明了选文的作用,凸显教材的精妙之处 | 第56-59页 |
第7章 结语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附录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67页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