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存在问题 | 第11-15页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4 技术路线与研究架构 | 第17-19页 |
第二章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9-38页 |
2.1 产品保证历史 | 第19-23页 |
2.2 产品保证的作用 | 第23-24页 |
2.3 保证与可靠性 | 第24-27页 |
2.4 产品保证服务 | 第27-32页 |
2.4.1 产品保证与维修 | 第27-28页 |
2.4.2 基于保证政策的维修 | 第28-32页 |
2.5 保证政策 | 第32-37页 |
2.5.1 基础保证 | 第32-34页 |
2.5.2 延伸保证 | 第34-37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三章 面向高需求模式的汽车产品安全仪表系统可靠性评估 | 第38-60页 |
3.1 问题描述 | 第38-40页 |
3.2 SIS安全要求 | 第40-45页 |
3.2.1 安全功能要求 | 第40-41页 |
3.2.2 安全完整性要求 | 第41-45页 |
3.3 可靠性分析建模方法 | 第45-49页 |
3.3.1 IEC近似公式 | 第47页 |
3.3.2 边界点争议 | 第47-49页 |
3.4 基于IEC思想的扩展PFH近似公式 | 第49-52页 |
3.4.1 HFT=0 | 第49-50页 |
3.4.2 HFT=1 | 第50页 |
3.4.3 HFT≥2 | 第50-52页 |
3.5 高需求模式下考虑不同需求频率的PFH近似公式 | 第52-57页 |
3.5.1 情境 1: 高需求率 | 第52-54页 |
3.5.2 情境 2: 低需求率 | 第54-57页 |
3.6 算例讨论 | 第57-58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四章 基于二维保证政策的汽车产品保证服务策略制定 | 第60-80页 |
4.1 问题描述 | 第60-62页 |
4.2 模型影响因素 | 第62-64页 |
4.2.1 保证政策 | 第62页 |
4.2.2 部件失效建模 | 第62-63页 |
4.2.3 模型假设 | 第63-64页 |
4.2.4 数学符号 | 第64页 |
4.3 期望保证服务成本分析模型 | 第64-75页 |
4.3.1 情况I:r0第65-71页 | |
4.3.2 情况II:r0>r1 | 第71-75页 |
4.4 期望保证服务利润分析模型 | 第75-77页 |
4.5 算例讨论 | 第77-79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第五章 考虑客户满意度的汽车产品保证服务策略制定 | 第80-92页 |
5.1 问题描述 | 第80-81页 |
5.2 模型影响因素 | 第81-82页 |
5.2.1 二维保证政策 | 第81页 |
5.2.2 数学符号及含义 | 第81-82页 |
5.3 模型构建 | 第82-89页 |
5.3.1 策略 1:最小维修策略 | 第83-85页 |
5.3.2 策略 2:(m, δ)大修策略 | 第85-89页 |
5.4 算例讨论 | 第89-9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91-92页 |
第六章 基于寿命范围的汽车产品二维保证政策设计 | 第92-115页 |
6.1 问题描述 | 第92-93页 |
6.2 模型影响因素 | 第93-96页 |
6.2.1 数学符号及含义 | 第93-94页 |
6.2.2 二维保证政策 | 第94-95页 |
6.2.3 部件失效建模 | 第95-96页 |
6.2.4 预防性维修策略 | 第96页 |
6.3 模型分析 | 第96-111页 |
6.3.1 情况I: r1第97-106页 | |
6.3.2 情况II: r1>r2 | 第106-111页 |
6.4 算例讨论 | 第111-114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14-115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15-119页 |
7.1 论文工作总结 | 第115-117页 |
7.2 未来研究展望 | 第117-119页 |
参考文献 | 第119-127页 |
发表论文与科研项目 | 第127-129页 |
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及完成的论文情况 | 第127-128页 |
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主要科研项目 | 第128-129页 |
致谢 | 第129-1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