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值测量系统能力评价方法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9-11页 |
1.2 研究意义和目的 | 第11-12页 |
1.2.1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2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1.3 研究综述 | 第12-17页 |
1.3.1 一元测量系统能力评价的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1.3.2 多元测量系统能力评价方法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1.3.3 简单线性轮廓的研究综述 | 第16-17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5 研究创新之处 | 第18-19页 |
第二章 测量系统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 第19-39页 |
2.1 测量系统分析概述 | 第19-27页 |
2.1.1 测量系统 | 第19-21页 |
2.1.2 测量系统分析 | 第21-22页 |
2.1.3 计量值测量系统的基本统计特性 | 第22-25页 |
2.1.4 重复性与再现性 | 第25-27页 |
2.2 计量值测量系统能力评价指数 | 第27-30页 |
2.2.1 精度公差比 | 第27-29页 |
2.2.2 重复性与再现性百分比 | 第29-30页 |
2.2.3 信噪比 | 第30页 |
2.3 误判率 | 第30-32页 |
2.4 测量系统能力研究 | 第32-38页 |
2.4.1 均值极差法 | 第33-34页 |
2.4.2 方差分析法 | 第34-3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三章 测量系统能力比较研究 | 第39-49页 |
3.1 假设检验 | 第39-45页 |
3.1.1 精度公差比假设检验 | 第40-42页 |
3.1.2 重复性与再现性百分比假设检验 | 第42-43页 |
3.1.3 信噪比假设检验 | 第43-45页 |
3.2 广义置信区间法 | 第45-47页 |
3.2.1 广义枢轴量 | 第45-46页 |
3.2.2 广义置信区间的构建 | 第46-47页 |
3.3 仿真研究 | 第47-4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四章 二元测量系统能力评价 | 第49-67页 |
4.1 二元测量系统能力评价指数 | 第49-58页 |
4.1.1 二元评价指数的建立 | 第49-53页 |
4.1.2 二元评价指数的估计 | 第53-58页 |
4.2 设计容差为圆形的二元测量系统能力评价 | 第58-64页 |
4.2.1 容差为圆形的 R&R 分析 | 第58-60页 |
4.2.2 基于自助法的圆周直径的置信区间 | 第60-62页 |
4.2.3 容差为圆形的评价指数 | 第62-64页 |
4.3 例子分析 | 第64-6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五章 多元测量系统能力评价 | 第67-99页 |
5.1 基于 PCA 的多元测量系统能力评价 | 第67-75页 |
5.1.1 主成分分析 | 第68-70页 |
5.1.2 基于 PCA 的多元评价方法 | 第70-71页 |
5.1.3 例子分析 | 第71-75页 |
5.2 基于 PP 的多元测量系统能力评价 | 第75-80页 |
5.2.1 投影寻踪法 | 第75-76页 |
5.2.2 基于 PP 的多元评价方法 | 第76-77页 |
5.2.3 例子分析 | 第77-80页 |
5.3 基于向量的多元测量系统能力评价 | 第80-94页 |
5.3.1 基于向量的多元评价指数 | 第81-89页 |
5.3.2 多元评价指数的估计 | 第89-94页 |
5.3.3 例子 | 第94页 |
5.4 多元视觉测量系统能力评价 | 第94-97页 |
5.4.1 视觉测量系统 | 第95-96页 |
5.4.2 视觉量具 R&R 研究 | 第96页 |
5.4.3 多元视觉测量系统评价 | 第96-9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97-99页 |
第六章 简单线性轮廓测量系统能力评价 | 第99-115页 |
6.1 轮廓控制 | 第99-100页 |
6.2 简单线性轮廓模型 | 第100-102页 |
6.3 量具 R&R 试验 | 第102-105页 |
6.4 应用 | 第105-114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14-115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15-117页 |
7.1 论文工作总结 | 第115-116页 |
7.2 研究展望 | 第116-1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17-127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127-129页 |
致谢 | 第12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