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航空、航天论文--航空论文--航空发动机(推进系统)论文--发动机原理论文

叶栅式反推力装置结构和气动性能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注释表第14-1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25页
    1.1 研究背景第15-17页
    1.2 反推力装置的研究现状第17-23页
        1.2.1 反推力装置气动特性试验研究分析及现状第17-19页
        1.2.2 反推力装置气动特性数值研究分析及现状第19-23页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第23-25页
第二章 叶栅式反推力装置数值计算方法第25-45页
    2.1 基本控制方程第25-26页
        2.1.1 质量守恒方程(连续方程)第25-26页
        2.1.2 动量守恒方程(N-S方程)第26页
        2.1.3 能量守恒方程第26页
    2.2 湍流模型第26-36页
        2.2.1 标准 κ-ε模型第27页
        2.2.2 重整化群κ-ε模型第27-28页
        2.2.3 可实现κ-ε 模型第28-29页
        2.2.4 标准 κ-w 模型第29页
        2.2.5 剪应力输运κ-w模型(SSTκ-w 模型)第29-30页
        2.2.6 湍流模型验证第30-36页
            2.2.6.1 计算结果与文献数据对比第30-33页
            2.2.6.2 数值计算结果与PIV试验对比第33-36页
    2.3 反推力装置性能评估方法第36-45页
        2.3.1 反推力装置性能指标第36-39页
        2.3.2 反推力气流再吸入引起的进气畸变特性评估第39-45页
            2.3.2.1 总压畸变第39-42页
            2.3.2.2 总温畸变第42-44页
            2.3.2.3 再吸入特征参数第44-45页
第三章 叶栅几何参数对反推力气流的影响规律研究第45-57页
    3.1 叶栅计算模型和边界条件第45-47页
        3.1.1 叶栅物理模型第45页
        3.1.2 边界条件第45-46页
        3.1.3 网格独立性试验第46-47页
    3.2 计算结果分析第47-56页
        3.2.1 叶栅进气角β_1对反推力气流的影响第47-51页
        3.2.2 叶栅排气角β_2对反推力气流的影响第51-53页
        3.2.3 叶栅稠密度ε对反推力性能的影响第53-56页
            3.2.3.1 等间距叶栅第53-54页
            3.2.3.2 变间距叶栅第54-56页
    3.3 结论第56-57页
第四章 整发反推力性能计算及其再吸入性能评估第57-99页
    4.1 计算模型第57-61页
        4.1.1 物理模型第57-59页
        4.1.2 边界条件第59页
        4.1.3 网格独立性试验第59-61页
    4.2 计算结果分析第61-97页
        4.2.1 单发反推力状态数值模拟第61-89页
            4.2.1.1 原始模型反推力状态数值模拟第61-70页
            4.2.1.2 发动机功率状态对反推力性能的影响第70-75页
            4.2.1.3 飞行滑跑速度对反推力性能的影响第75-81页
            4.2.1.4 侧风风速对反推力性能的影响第81-89页
        4.2.2 同侧双发反推力状态数值模拟第89-97页
            4.2.2.1 同侧双发反推力状态流场分析第89-92页
            4.2.2.2 滑跑速度对同侧双发反推力状态流场的影响第92-94页
            4.2.2.3 滑跑速度对同侧双发反推力状态进气畸变的影响第94-97页
    4.3 小结第97-99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99-103页
    5.1 本文研究结论第99-101页
        5.1.1 叶栅结构对反推力装置性能的研究第99-100页
        5.1.2 整发反推力状态下流场特性研究第100页
        5.1.3 整发反推力状态下进气道流场畸变研究第100-101页
    5.2 展望第101-103页
参考文献第103-107页
致谢第107-108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08页

论文共10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汽车车身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基于精益3P活动的飞机装配生产线布局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