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7-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0-30页 |
1.1 教育质量 | 第10-11页 |
1.2 教育质量观 | 第11-13页 |
1.3 教育质量评估项目及使用指标介绍 | 第13-30页 |
1.3.1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的“中小学生学业质量分析、反馈与指导系统”项目 | 第13页 |
1.3.2 上海市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绿色指标 | 第13-15页 |
1.3.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 | 第15-19页 |
1.3.4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 PASA 测试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教育发展指标 | 第19-24页 |
1.3.5 世界银行的教育质量评价项目与评价指标 | 第24-27页 |
1.3.6 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的 TIMSS 测试与 PIRLS 测试 | 第27-30页 |
2. 问题提出 | 第30-33页 |
2.1 研究背景 | 第30-31页 |
2.1.1 理论背景 | 第30页 |
2.1.2 现实背景 | 第30-31页 |
2.2 选题缘由 | 第31-32页 |
2.3 研究意义 | 第32-33页 |
2.3.1 理论意义 | 第32页 |
2.3.2 现实意义 | 第32-33页 |
3. 研究一 基础教育质量测评工具的心理测量学指标分析 | 第33-42页 |
3.1 研究目的 | 第33页 |
3.2 研究对象 | 第33页 |
3.3 测查内容 | 第33-34页 |
3.4 结果与分析 | 第34-42页 |
3.4.1 综合调查问卷质量指标分析 | 第34-40页 |
3.4.2 学业水平测试试卷质量指标分析 | 第40-42页 |
4. 研究二 基础教育质量评价指标的研制 | 第42-59页 |
4.1 研究目的 | 第42页 |
4.2 理论基础 | 第42页 |
4.2.1 评价指标 | 第42页 |
4.2.2 教育质量的可测量性 | 第42页 |
4.3 研究方法 | 第42-52页 |
4.3.1 研究对象 | 第42-46页 |
4.3.2 研究工具 | 第46-48页 |
4.3.3 研究流程 | 第48-49页 |
4.3.4 指标的研制 | 第49-52页 |
4.4 结果与分析 | 第52-59页 |
4.4.1 指标的计算结果与结果分析 | 第52-56页 |
4.4.2 学校在各指标上的排名与分析 | 第56-59页 |
5. 讨论与建议 | 第59-61页 |
5.1 基础教育质量评价的重要性 | 第59页 |
5.2 研制基础教育质量评价指标的必要性 | 第59页 |
5.3 正确看待指标呈现的结果 | 第59-60页 |
5.4 可应用的其他指标 | 第60-61页 |
5.4.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教育质量评价指标 | 第60页 |
5.4.2 2005 年《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的学习者特征指标 | 第60页 |
5.4.3 PISA 测试中评价移民发展的指标 | 第60-61页 |
6. 本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 | 第61-63页 |
6.1 关于测评工具 | 第61页 |
6.1.1 关于学科试卷 | 第61页 |
6.1.2 关于调查问卷 | 第61页 |
6.2 关于和谐系数 | 第61页 |
6.3 关于非学业素养指数 | 第61-62页 |
6.4 关于指标有效性 | 第62页 |
6.5 关于进步指数 | 第62-63页 |
7. 结论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附录 | 第66-79页 |
后记 | 第79-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