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目录 | 第5-7页 |
| 1 引言 | 第7-13页 |
| 1.1 选题背景、意义 | 第7-8页 |
| 1.2 文献综述 | 第8-12页 |
| 1.3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 2 语文教材的历史发展 | 第13-20页 |
| 2.1 语文教材、文言文的概念界定 | 第13-14页 |
| 2.1.1 语文教材 | 第13页 |
| 2.1.2 文言文的概念界定 | 第13-14页 |
| 2.2 语文教材的发展历史 | 第14-20页 |
| 2.2.1 古代的文言文教材 | 第14-15页 |
| 2.2.2 近现代的文言、白话教材 | 第15-16页 |
| 2.2.3 当代的语文教材 | 第16-20页 |
| 3 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选文篇目统计分析 | 第20-27页 |
| 3.1 七套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的共有篇目 | 第20-24页 |
| 3.2 七套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的独有篇目 | 第24-27页 |
| 4 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选文变动的情况及分析 | 第27-38页 |
| 4.1 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选文数量的变动情况及分析 | 第27-29页 |
| 4.1.1 比较 | 第27页 |
| 4.1.2 分析 | 第27-28页 |
| 4.1.3 反思 | 第28-29页 |
| 4.2 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选文体裁的变动情况及分析 | 第29-31页 |
| 4.2.1 比较 | 第29页 |
| 4.2.2 分析 | 第29-30页 |
| 4.2.3 反思 | 第30-31页 |
| 4.3 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选文的朝代分布变动情况及分析 | 第31-34页 |
| 4.3.1 比较 | 第32页 |
| 4.3.2 分析 | 第32-33页 |
| 4.3.3 反思 | 第33-34页 |
| 4.4 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选文经典性程度的变动情况及分析 | 第34-37页 |
| 4.4.1 比较 | 第35页 |
| 4.4.2 分析 | 第35-36页 |
| 4.4.3 反思 | 第36-37页 |
| 4.5 小结 | 第37-38页 |
| 5 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选文变动归因 | 第38-47页 |
| 5.1 古代文论与选文变动的关系 | 第38-40页 |
| 5.1.1 古代文论对古代文学发展的影响 | 第38-39页 |
| 5.1.2 古代文论语境下的文言文选文 | 第39-40页 |
| 5.2 当代文论与选文变动的关系 | 第40-42页 |
| 5.2.1 当代文论对教材选文的影响 | 第40-42页 |
| 5.2.2 古代文学研究热潮对教材选文的影响 | 第42页 |
| 5.3 语文教育目的与选文变动关系 | 第42-47页 |
| 5.3.1 语言教育目的下的文言文选文 | 第44-45页 |
| 5.3.2 思想教育目的下的文言文选文 | 第45-47页 |
| 6 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选文建议 | 第47-52页 |
| 6.1 选文要联系当今时代背景 | 第47-48页 |
| 6.2 选文要结合教学实际 | 第48-50页 |
| 6.3 选文要贴近学生阅读兴趣 | 第50-52页 |
| 结语 | 第52-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 附录 | 第56-60页 |
| 致谢 | 第60-61页 |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