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动机 | 第11-13页 |
1.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课题研究动机 | 第12-13页 |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1.2.1 课题研究的目的 | 第13页 |
1.2.2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3-14页 |
1.3 公共自行车理论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4 论文研究的主要目标及内容 | 第15-18页 |
1.4.1 研究目标 | 第15-16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即存性和生长性”交互理念的探究 | 第18-30页 |
2.1 交互设计的基本概况 | 第18-22页 |
2.1.1 交互设计的概念 | 第18-19页 |
2.1.2 交互设计的发展过程 | 第19-20页 |
2.1.3 交互设计的学科构成 | 第20-21页 |
2.1.4 交互设计研究方式 | 第21-22页 |
2.2 交互设计中的即存性和生长性 | 第22-28页 |
2.2.1 “即存性”和“生长性”的理念来源 | 第22页 |
2.2.2 交互设计中的即存性 | 第22-24页 |
2.2.3 交互设计中的生长性 | 第24-28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第三章 公共自行车及其系统分析 | 第30-48页 |
3.1 公共自行车及其系统概况 | 第30-37页 |
3.1.1 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定义 | 第30页 |
3.1.2 现有公共自行车系统构成 | 第30-36页 |
3.1.3 公共自行车及其系统优势 | 第36-37页 |
3.2 公共自行车设计的现状与趋势 | 第37-46页 |
3.2.1 公共自行车设计的发展历程 | 第37-39页 |
3.2.2 国外公共自行车设计现状 | 第39-43页 |
3.2.3 国内公共自行车设计现状 | 第43-44页 |
3.2.4 公共自行车设计趋势分析 | 第44-46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四章 “即存性和生长性”在公共自行车设计中的应用 | 第48-104页 |
4.1 公共自行车设计调查方法 | 第48-51页 |
4.1.1 问卷调查法 | 第48-49页 |
4.1.2 指标评分法 | 第49页 |
4.1.3 焦点要素分析法 | 第49页 |
4.1.4 比较法 | 第49页 |
4.1.5 第三者记录法 | 第49-50页 |
4.1.6 用户测试法 | 第50页 |
4.1.7 基于信息技术的研究方法 | 第50-51页 |
4.2 公共自行车出行行为分析 | 第51-54页 |
4.2.1 公共自行车方式选择行为分析 | 第51页 |
4.2.2 公共自行车骑行路径选择分析 | 第51-52页 |
4.2.3 公共自行车出行行为差异原因分析 | 第52-53页 |
4.2.4 公共自行车出行行为分析的价值 | 第53-54页 |
4.3 公共自行车现存问题归纳 | 第54-57页 |
4.4 “即存性”指导下的公共自行车设计 | 第57-80页 |
4.4.1 “即存性”在公共自行车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 第57-58页 |
4.4.2 “即存性”在公共自行车设计中的应用方案 | 第58-80页 |
4.5 “生长性”指导下的公共自行车设计 | 第80-103页 |
4.5.1 “生长性”在公共自行车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 第80-81页 |
4.5.2 “生长性”在公共自行车设计中的应用方案 | 第81-103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103-104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4-106页 |
5.1 结论 | 第104页 |
5.2 展望 | 第104-106页 |
参考文献 | 第106-110页 |
致谢 | 第110-11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