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方言论文--北方话(官话方言)论文--西南方言论文

《蜀语》语音研究

中文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17页
    一.《蜀语》作者及写作背景第12-13页
    二.《蜀语》的版本和体例第13-14页
    三.《蜀语》的研究现状与研究意义第14-15页
    四. 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第15-17页
第二章 《蜀语》的声母系统第17-29页
    第一节 全浊声母的清化第17-19页
    第二节 中古泥母与来母的分合第19页
    第三节 中古齿音声母的演变第19-23页
    第四节 见组声母的腭化与尖团的分立第23-25页
    第五节 疑母的音值第25-26页
    第六节 轻唇音声母的音值第26-27页
    第七节 日母的音值第27-29页
第三章 《蜀语》的韵母系统第29-50页
    第一节 鼻音韵尾第29-31页
    第二节 入声韵尾第31-33页
    第三节 元音第33-50页
        一.通摄第33-35页
        二.果摄第35-36页
        三.遇摄第36-38页
        四.流摄第38-39页
        五.止摄第39-41页
        六.蟹摄第41-45页
        七.入声韵第45-50页
第四章 《蜀语》的声调系统第50-55页
    第一节 四川方言的声调系统第50-51页
    第二节 《蜀语》的调类第51页
    第三节 《蜀语》入声的归派第51-55页
第五章 《蜀语》语音与现代四川方言的比较第55-61页
    一. 声母方面第55-57页
    二. 韵母方面第57-60页
    三. 声调方面第60-61页
第六章 《蜀语》语音与明清时期北方官话音系的比较第61-64页
    一. 声母方面第61-62页
    二. 韵母方面第62-63页
    三. 声调方面第63-64页
第七章 从语音特点看《蜀语》语音的性质第64-66页
    一. 《蜀语》音注基本上依据现实口语第64页
    二. 《蜀语》所代表的音系应该为川东成渝小片的音系第64-66页
参考文献第66-68页
致谢第68-69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在汉字和英语词中的体现研究
下一篇:从语用预设视角看网络微博中的言语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