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目录 | 第9-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2页 |
1.1 变循环发动机的概述 | 第12-14页 |
1.2 变循环发动机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4-16页 |
1.3 国内外变循环航空发动机变几何部件的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1.3.1 涵道引射器的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3.2 压气机静叶调节机构的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3.3 轴对称推力矢量尾喷管机构的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第二章 用于 VCE 变几何部件设计的机构构型原理 | 第22-57页 |
2.1 引言 | 第22页 |
2.2 含约束支链的涵道引射器的构型设计方法 | 第22-30页 |
2.2.1 GF集的基本知识 | 第23-24页 |
2.2.2 含约束支链 1T 型并联机构的 GF求交法则 | 第24-27页 |
2.2.3 含约束支链 1T 型并联机构的构型设计 | 第27-30页 |
2.3 压气机静叶调节机构的构型设计方法 | 第30-35页 |
2.3.1 压气机静叶调节机构的构型原理与串联组合 | 第30-33页 |
2.3.2 串联组合机构中多自由度副的退化机制和机构修正方法 | 第33-35页 |
2.4 轴对称推力矢量尾喷管机构的构型设计方法 | 第35-56页 |
2.4.1 基于支链轴线迁移与最简支链的构型设计方法 | 第35页 |
2.4.2 支链末端特征的轴线迁移定理 | 第35-43页 |
2.4.3 支链末端特征的完整分类、最简支链表达及其运用 | 第43-5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三章 涵道引射器的机构创新设计与性能评价 | 第57-71页 |
3.1 引言 | 第57-58页 |
3.2 涵道引射器的创新设计 | 第58-61页 |
3.2.1 构型Ⅰ 3P | 第58页 |
3.2.2 构型Ⅱ 3RRR | 第58-59页 |
3.2.3 构型Ⅲ 2-RRR/RRS | 第59页 |
3.2.4 构型Ⅳ 3-RPRR-3-US | 第59-61页 |
3.3 3-RPRR-3-US 型涵道引射器的设计分析 | 第61-70页 |
3.3.1 机构的运动学正反解与误差分析模型 | 第61-65页 |
3.3.2 机构的性能指标与性能图谱分析 | 第65-7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四章 压气机静叶调节机构的创新设计与性能评价 | 第71-81页 |
4.1 引言 | 第71页 |
4.2 压气机静叶调节机构的创新设计 | 第71-73页 |
4.3 RPRR-RSSH-CSRR/U 型压气机静叶调节机构的设计分析 | 第73-80页 |
4.3.1 机构的运动学正反解分析模型 | 第74-77页 |
4.3.2 机构的性能指标与性能图谱分析 | 第77-79页 |
4.3.3 基于性能图谱的压气机静叶调节机构尺度设计 | 第79-8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第五章 轴对称推力矢量尾喷管机构的创新设计与性能评价 | 第81-111页 |
5.1 引言 | 第81页 |
5.2 轴对称推力矢量尾喷管机构的创新设计 | 第81-85页 |
5.2.1 基于五自由度约束支链的 2R1T 型 AVEN 机构 | 第81-82页 |
5.2.2 基于四自由度约束支链的 2R1T 型 AVEN 机构 | 第82-83页 |
5.2.3 基于四自由度约束支链的 2R2T 型 AVEN 机构 | 第83-84页 |
5.2.4 基于五自由度约束支链的 2R2T 型 AVEN 机构 | 第84-85页 |
5.3 4-SPS/2-PRS 型轴对称推力矢量尾喷管机构的设计分析 | 第85-110页 |
5.3.1 构型分析 | 第85-89页 |
5.3.2 机构的速度、加速度、静力学、主动支链误差分析模型 | 第89-97页 |
5.3.3 机构的性能指标与性能图谱分析 | 第97-108页 |
5.3.4 机构驱动力的对比分析 | 第108-11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10-111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11-113页 |
6.1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研究成果 | 第111-112页 |
6.2 展望 | 第112-113页 |
参考文献 | 第113-117页 |
附录 | 第117-118页 |
致谢 | 第118-11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第11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申请的发明专利 | 第119-120页 |
附件 | 第12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