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23页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6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 1.2.1 地质灾害易发性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 1.2.2 铁路线路规划设计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 1.2.3 研究现状总体评价 | 第19-20页 |
|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0-23页 |
| 1.3.1 主要的工作内容 | 第20-21页 |
| 1.3.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21-23页 |
| 第2章 基于GIS的甘孜—昌都区域环境空间数据库的构建 | 第23-39页 |
| 2.1 甘孜—昌都区域概况 | 第23-29页 |
| 2.1.1 自然地理环境 | 第24-25页 |
| 2.1.2 人口经济水平 | 第25-26页 |
| 2.1.3 区域地质构造 | 第26-27页 |
| 2.1.4 地质灾害现状 | 第27-29页 |
| 2.2 RS、GPS、GIS介绍 | 第29-31页 |
| 2.2.1 RS技术 | 第29页 |
| 2.2.2 GPS技术 | 第29-30页 |
| 2.2.3 GIS技术 | 第30-31页 |
| 2.3 甘孜—昌都区域环境空间数据处理与存储 | 第31-37页 |
| 2.3.1 工作空间参数设置 | 第31-32页 |
| 2.3.2 直接获取数据的处理 | 第32-34页 |
| 2.3.3 间接获取数据的处理 | 第34-37页 |
| 2.4 甘孜—昌都区域环境空间数据库的构建 | 第37-38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 第3章 甘孜—昌都区域地质灾害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及易发性评价指标的选取 | 第39-60页 |
| 3.1 甘孜—昌都区域地质灾害影响因子的识别 | 第39-43页 |
| 3.1.1 影响因子的选取原则 | 第39-40页 |
| 3.1.2 影响因子的辨别方法 | 第40页 |
| 3.1.3 影响因子的定性选择 | 第40-43页 |
| 3.2 甘孜—昌都区域地质灾害影响因子的分类 | 第43-46页 |
| 3.2.1 影响因子的分类方法 | 第43-44页 |
| 3.2.2 影响因子的分类结果 | 第44-46页 |
| 3.3 甘孜—昌都区域地质灾害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 第46-53页 |
| 3.3.1 地形地貌因素分布特征 | 第46-49页 |
| 3.3.2 气象水文因素分布特征 | 第49-51页 |
| 3.3.3 地质结构因素分布特征 | 第51-52页 |
| 3.3.4 人类工程因素分布特征 | 第52-53页 |
| 3.4 甘孜—昌都区域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53-55页 |
| 3.4.1 指标体系的选取原则 | 第53页 |
| 3.4.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53-55页 |
| 3.5 甘孜—昌都区域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指标权重的计算 | 第55-58页 |
| 3.5.1 熵权法计算指标客观权重 | 第55-56页 |
| 3.5.2 AHP法计算指标主观权重 | 第56-58页 |
| 3.5.3 组合权重的计算 | 第58页 |
| 3.6 本章小节 | 第58-60页 |
| 第4章 甘孜—昌都区域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估与区划研究 | 第60-79页 |
| 4.1 区域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方法的研究 | 第60-66页 |
| 4.1.1 区域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单元 | 第60-61页 |
| 4.1.2 区域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方法 | 第61页 |
| 4.1.3 加权信息量法 | 第61-64页 |
| 4.1.4 支持向量机法 | 第64-66页 |
| 4.2 基于加权信息量法的甘孜—昌都区域地质灾害易发性研究 | 第66-70页 |
| 4.2.1 甘孜—昌都区域滑坡灾害易发性分析 | 第66-67页 |
| 4.2.2 甘孜—昌都地区崩塌灾害易发性分析 | 第67-69页 |
| 4.2.3 甘孜—昌都地区泥石流灾害易发性分析 | 第69-70页 |
| 4.3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甘孜—昌都区域地质灾害易发性研究 | 第70-74页 |
| 4.3.1 甘孜—昌都区域滑坡易发性预测 | 第71-72页 |
| 4.3.2 甘孜—昌都区域崩塌易发性预测 | 第72-73页 |
| 4.3.3 甘孜—昌都区域泥石流易发性预测 | 第73-74页 |
| 4.4 甘孜—昌都区域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结果有效性检验 | 第74-77页 |
| 4.4.1 ROC曲线 | 第74-76页 |
| 4.4.2 空间熵 | 第76-77页 |
| 4.5 甘孜—昌都区域地质灾害易发性综合区划 | 第77-78页 |
| 4.6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 第5章 地质灾害易发性区划在线路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 第79-87页 |
| 5.1 地质灾害易发性区划在车站选址中的运用 | 第79-81页 |
| 5.1.1 铁路车站分析 | 第79-80页 |
| 5.1.2 车站约束条件 | 第80-81页 |
| 5.1.3 车站位置选择 | 第81页 |
| 5.2 地质灾害易发性区划在线路方案生成中的运用 | 第81-83页 |
| 5.3 地质灾害易发性区划在线路方案比选中的运用 | 第83-84页 |
| 5.4 地质灾害易发性区划在应急资源优化布置中的运用 | 第84-86页 |
| 5.5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87-89页 |
| 致谢 | 第89-90页 |
| 参考文献 | 第90-94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