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化物理学困生课堂学习行为的有效教学策略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引言 | 第9-19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9-11页 |
1.1.1 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 第9页 |
1.1.2 现实教育教学的需要 | 第9-11页 |
1.2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1-14页 |
1.2.1 物理学困生 | 第11-12页 |
1.2.2 课堂学习行为 | 第12-13页 |
1.2.3 有效教学策略 | 第13-14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3.1 学习困难的调查研究 | 第14-15页 |
1.3.2 课堂学习行为的研究 | 第15-16页 |
1.3.3 转化学困生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 第16-17页 |
1.4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第17-18页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4.2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5 研究意义 | 第18-19页 |
2 物理学困生课堂学习行为转化的理论基础和依据 | 第19-30页 |
2.1 物理学习困难的成因分析 | 第19-26页 |
2.1.1 学科因素 | 第19-21页 |
2.1.2 学校教育 | 第21-22页 |
2.1.3 家庭教育 | 第22页 |
2.1.4 个体因素 | 第22-26页 |
2.2 课堂学习行为的影响因素 | 第26-27页 |
2.3 关于转化学困生的相关理论 | 第27-30页 |
2.3.1 行为主义理论 | 第27-28页 |
2.3.2 最近发展区理论 | 第28页 |
2.3.3 建构主义理论 | 第28-29页 |
2.3.4 成就动机理论与自我效能感 | 第29-30页 |
3 物理学困生课堂学习行为的相关性研究 | 第30-39页 |
3.1 研究目的 | 第30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30-32页 |
3.2.1 调查问卷 | 第30-31页 |
3.2.2 研究程序 | 第31-32页 |
3.3 问卷的统计和研究结论 | 第32-39页 |
3.3.1 学生学习行为与物理成绩的相关性 | 第32-34页 |
3.3.2 不同组别学生学习行为的差异性 | 第34-35页 |
3.3.4 不同班级学生学习行为的差异性 | 第35-38页 |
3.3.5 结论 | 第38-39页 |
4 转化物理学困生课堂学习行为的策略 | 第39-47页 |
4.1 进行先行控制策略 | 第39-42页 |
4.1.1 给学校的建议 | 第39-40页 |
4.1.2 给家长的建议 | 第40页 |
4.1.3 给教师的建议 | 第40-41页 |
4.1.4 给学生的建议 | 第41-42页 |
4.2 进行行为控制策略 | 第42-47页 |
4.2.1 给学生的建议 | 第42-43页 |
4.2.2 给教师的建议 | 第43-47页 |
5 转化物理学困生课堂学习行为有效教学尝试 | 第47-53页 |
5.1 教学模式及说明 | 第47-48页 |
5.2 实验对象和前测 | 第48-49页 |
5.3 教学实验及效果分析 | 第49页 |
5.4 教学案例展示 | 第49-53页 |
6 转化物理学困生课堂学习行为的个案研究 | 第53-59页 |
6.1 个案的基本情况 | 第53页 |
6.2 研究对象物理课堂学习行为描述及行为分析 | 第53-57页 |
6.2.1 资料收集 | 第53-54页 |
6.2.2 行为描述 | 第54-56页 |
6.2.3 行为分析 | 第56-57页 |
6.3 实施转化策略及最终效果 | 第57-59页 |
6.3.1 实施转化 | 第57-58页 |
6.3.2 最终效果 | 第58-59页 |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59-62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59-60页 |
7.2 研究展望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附录 | 第65-69页 |
附录一:物理课堂学习行为调查问卷 | 第65-67页 |
附录二:物理课堂学习行为课堂观察表 | 第67-68页 |
附录三:物理课堂学习行为访谈提纲 | 第68-69页 |
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研究课题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