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教育学论文--教育学史、教育思想史论文

孙中山教育思想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0页
    第一节 选题的缘由与意义第9-10页
    第二节 研究综述第10-17页
        一、孙中山思想总体研究第10-13页
        二、孙中山教育思想研究第13-17页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范围及主要创新和局限第17-20页
        一、研究方法第17-18页
        二、研究范围第18页
        三、主要创新第18页
        四、研究局限第18-20页
第二章 孙中山教育思想的形成背景及其思想来源第20-38页
    第一节 形成背景第20-26页
        一、社会背景第20-21页
        二、求学历程第21-26页
    第二节 形成渊源第26-38页
        一、三民主义与民主教育思想第26-32页
        二、认识论是教育思想的基础第32-35页
        三、道德观的影响第35-38页
第三章 孙中山“教育兴国”思想第38-48页
    第一节“教育兴国”第38-41页
        一、“教育兴国”的提出第38-39页
        二、“教育兴国”的缘由第39-41页
    第二节“教育兴国”策略第41-44页
        一、“教育兴国”的战略地位第41页
        二、发展各类教育第41-44页
    第三节“教育兴国”的历史价值第44-48页
        一、为民国建立提供了思想依据第44-45页
        二、对教育构架顶层设计的影响第45-48页
第四章 孙中山关于国民教育体系构建的思想第48-62页
    第一节 孙中山对封建教育的批判第48-54页
        一、批判封建教育的不平等性第48-50页
        二、批判封建教育和文化专制主义第50-52页
        三、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批判与扬弃第52-54页
    第二节 孙中山对国民教育新体系的规划第54-62页
        一、普及教育第55-58页
        二、女子教育思想第58-59页
        三、职业教育第59-60页
        四、师范教育第60-62页
第五章 孙中山德育思想第62-90页
    第一节 理想教育第62-74页
        一、学生应有“政治之理想”第63-65页
        二、为学期间,尚志为先第65-68页
        三、立志,要符合国情第68-70页
        四、立志做大事,勿想做高官第70-72页
        五、立志,则务求此志之实行第72-74页
    第二节 爱国教育第74-79页
    第三节 道德教育第79-83页
        一、培养新的道德情操第79-81页
        二、要“恢复”固有的道德第81-83页
    第四节 自由与纪律第83-90页
        一、团体的自由与个人的自由第83-87页
        二、孙中山“自由与纪律”观的片面性第87-90页
第六章 孙中山教育思想的历史地位和评价第90-98页
    第一节 孙中山教育思想的历史地位第90-96页
        一、孙中山教育思想的历史贡献第90-92页
        二、孙中山教育思想对民国及当代教育的影响第92-96页
    第二节 孙中山教育思想的历史局限性第96-98页
结束语第98-99页
参考文献第99-10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第103-104页
致谢第104页

论文共10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幼儿参与班级物质环境创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下一篇: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调查研究--以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