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初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数学论文

表征视角下小学六年级学生数学问题解决方式的调查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术语及符号说明第11-14页
第1章 绪言第14-24页
    1.1 研究的背景第15-16页
        1.1.1 学校背景第15页
        1.1.2 新课程改革背景第15-16页
    1.2 核心名词界定第16-19页
    1.3 研究的内容和意义第19-21页
        1.3.1 研究的内容第19-20页
        1.3.2 研究的意义第20-21页
    1.4 研究的思路第21-23页
        1.4.1 研究的假设第21页
        1.4.2 研究的过程第21-22页
        1.4.3 研究的技术路线第22-23页
    1.5 论文的结构第23-24页
第2章 文献综述第24-37页
    2.1 文献收集的途径与方法第24-25页
    2.2 国内外关于数学问题解决的研究第25-33页
        2.2.1 国内外对数学问题的研究第25-26页
        2.2.2 国内外对数学问题解决的模式研究第26-27页
        2.2.3 国内外对数学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研究第27-29页
        2.2.4 国内外对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研究第29页
        2.2.5 国内外对影响数学问题解决的因素研究第29-31页
        2.2.6 国内外对数学问题解决的评价研究第31-32页
        2.2.7 国内外对数学问题解决的方法研究第32-33页
    2.3 数学问题表征的国内外研究第33-35页
    2.4 文献评述第35-36页
    2.5 小结第36-37页
第3章 研究设计第37-49页
    3.1 研究目的第37页
    3.2 研究区域概况第37-38页
    3.3 研究对象的选取第38页
    3.4 研究的方法第38-41页
    3.5 研究工具的开发第41-42页
        3.5.1 数学测试卷的来源第41-42页
        3.5.2 解题方式特殊学生访谈提纲第42页
        3.5.3 课堂观察表第42页
    3.6 研究的理论基础第42-47页
        3.6.1 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理论第43页
        3.6.2 认知结构差异理论第43-45页
        3.6.3 表征理论第45-47页
    3.7 研究的伦理第47-48页
    3.8 小结第48-49页
第4章 调查研究第49-64页
    4.1 调查的过程第49-50页
    4.2 数据的编码与分析第50-62页
        4.2.1 六年级城乡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表征类型比较研究第51-57页
        4.2.2 六年级城乡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表征水平比较研究第57-62页
        4.2.3 六年级城乡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表征水平和成绩的相关性研究第62页
    4.3 调查的结论第62-63页
    4.4 小结第63-64页
第5章 个案研究第64-83页
    5.1 被试的选取第64-79页
        5.1.1 优生的个案研究第64-69页
        5.1.2 差生转化个案研究第69-79页
    5.2 讨论第79-82页
    5.3 小结第82-83页
第6章 教学案例与教学建议第83-98页
    6.1 教学案例第83-95页
        6.1.1“鸡兔同笼”问题解决案例第83-89页
        6.1.2“确定位置(二)”问题解决的教学案例第89-91页
        6.1.3“李白喝酒”问题解决的教学案例第91-95页
    6.2 教学建议及学习对策第95-97页
        6.2.1 教师数学教学的建议第95-96页
        6.2.2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的对策第96-97页
    6.3 小结第97-98页
第7章 结论与思考第98-102页
    7.1 研究的结论第98-100页
    7.2 研究的创新点第100页
    7.3 研究的不足之处第100页
    7.4 可继续研究的问题第100-101页
    7.5 结束语第101-102页
参考文献第102-104页
附录A:数学问题解决测试题第104-108页
附录B:学生访谈提纲第108-109页
附录C:小学生数学课堂学习行为观察情况记录表及教师听课评课记录表第109-112页
附录D:六年级学生测试成绩第112-116页
附录E:六年级学生测试的表征水平第116-120页
附录F:六年级学生测试的表征类型第120-12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24-125页
致谢第125-126页

论文共12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缅甸东枝华文中学中华文化传播现状分析
下一篇:淮北市小学花样跳绳运动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