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30页 |
第一节 研究缘起和选题意义 | 第13-16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13-15页 |
二、选题意义 | 第15-16页 |
第二节 汉语国际传播视角的文化传播相关研究 | 第16-24页 |
一、中华文化传播相关研究 | 第16-18页 |
二、汉语国际传播视角的中华文化传播的相关研究 | 第18-22页 |
三、缅甸中华文化传播相关研究 | 第22-24页 |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4-28页 |
一、文化传播的界定 | 第24-27页 |
二、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第二章 缅甸东枝华文中学中华文化传播概述 | 第30-43页 |
第一节 缅甸东枝三所华文中学背景介绍 | 第30-33页 |
一、东枝兴华中学概况 | 第30-31页 |
二、东枝东华语言与电脑学校概况 | 第31-32页 |
三、东枝果文中学概况 | 第32-33页 |
第二节 、东枝华文中学中华文化传播内容与方式 | 第33-42页 |
一、中华文化传播内容 | 第33-38页 |
二、中华文化传播方式 | 第38-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三章 东枝华文中学中华文化传播调查设计与文化态度调查分析 | 第43-56页 |
第一节 、调查设计 | 第43-47页 |
一、调查目的 | 第43页 |
二、调查对象 | 第43-46页 |
三、问卷设计 | 第46页 |
四、调查过程 | 第46-47页 |
第二节 东枝华文中学汉语学习者中华文化态度调查分析 | 第47-55页 |
一、汉语学习者学习中华文化的动机 | 第47-49页 |
二、汉语学习者对中华文化的态度 | 第49-53页 |
三、汉语教师对中华文化的态度 | 第53-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四章 东枝华文中学汉语学习者感兴趣的文化内容及传播方式 | 第56-73页 |
第一节 汉语学习者感兴趣的文化内容 | 第56-64页 |
一、汉语学习者感兴趣的文化内容 | 第56-60页 |
二、不同性别学习者感兴趣的文化内容差异性分析 | 第60-61页 |
三、不同汉语水平学习者感兴趣的文化内容差异性分析 | 第61-63页 |
四、汉语学习者感兴趣的文化活动 | 第63-64页 |
第二节 汉语学习者感兴趣的文化传播方式 | 第64-72页 |
一、学习者学习中华文化的方式 | 第64-66页 |
二、学习者感兴趣的文化传播方式 | 第66-68页 |
三、不同性别学习者感兴趣的文化传播方式差异性分析 | 第68-69页 |
四、不同汉语水平学习者感兴趣的文化传播方式差异性分析 | 第69-70页 |
五、教师角度有效的中华文化传播方式 | 第70-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五章 东枝华文中学中华文化传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 第73-84页 |
第一节 中华文化传播的困难与问题 | 第73-78页 |
一、中国政府组织的夏令营或冬令营名额少而费用高 | 第74-75页 |
二、缺少文化实物,缺乏文化环境 | 第75-76页 |
三、缺少专业的文化教师 | 第76-77页 |
四、缺乏现代化多媒体设备 | 第77页 |
五、文化课少,缺乏亲身体验的文化课 | 第77-78页 |
六、学生课业多,缺少文化学习的时间 | 第78页 |
第二节 、中华文化传播的建议 | 第78-82页 |
一、增加文化课程与文化活动 | 第80页 |
二、中国文化艺术演出走进东枝 | 第80页 |
三、多种方法配合,营造自然的文化环境 | 第80-81页 |
四、教师、教材、教学法互相结合,提升文化教学与传播效果 | 第81-82页 |
五、增加中国文化体验之旅的名额并减少费用 | 第82页 |
本章小结 | 第82-84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84-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0页 |
附录 | 第90-96页 |
致谢 | 第96-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