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与《战国策》的异文研究
摘要 | 第3-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引言 | 第12-18页 |
(一) 异文的概念界定 | 第12页 |
(二) 《史记》与《战国策》异文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三) 《史记》与《战国策》异文的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四) 《史记》与《战国策》异文的研究范围与内容 | 第15-16页 |
(五) 《史记》与《战国策》异文的研究方法 | 第16页 |
(六) 《史记》与《战国策》的关系分析 | 第16-18页 |
一、《史记》与《战国策》异文表现形式 | 第18-35页 |
(一) 从语言形式上分类 | 第18-32页 |
1. 从字的角度分析异文表现形式 | 第18-26页 |
2. 从词与短语的角度分析异文表现形式 | 第26-30页 |
3. 从句子的角度分析异文的表现形式 | 第30-32页 |
(二) 从文化内容上分类 | 第32-35页 |
1. 正讳字 | 第32页 |
2. 官名异文 | 第32-33页 |
3. 称谓异文 | 第33-35页 |
二、《史记》与《战国策》异文产生的主要原因 | 第35-40页 |
(一) 各记所闻 | 第35页 |
(二) 引用书意 | 第35-36页 |
(三) 文字书写相异 | 第36-37页 |
(四) 避讳改字 | 第37-38页 |
(五) 辗转讹误 | 第38页 |
(六) 只记读音 | 第38页 |
(七) 修辞变化 | 第38-40页 |
三、从《史记》与《战国策》的异文分析语言的发展 | 第40-46页 |
(一) 语音的发展变化 | 第40-42页 |
(二) 词汇的发展变化 | 第42-44页 |
(三) 语法的发展变化 | 第44-46页 |
四、《史记》与《战国策》异文的应用 | 第46-55页 |
(一) 在古籍校勘方面的应用 | 第46-47页 |
(二) 在词义训诂方面的应用 | 第47-48页 |
(三) 在音韵研究方面的应用 | 第48-49页 |
(四) 在词汇研究方面的应用 | 第49-50页 |
(五) 在语法研究方面的应用 | 第50-52页 |
(六) 在修辞研究方面的应用 | 第52-55页 |
结语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