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伪作文现象批判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1-12页 |
二、研究思路及相关说明 | 第12-13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12页 |
(二) 相关说明 | 第12-13页 |
第一章 中学生伪作文现象描述 | 第13-22页 |
一、中学生伪作文现象的定义 | 第13页 |
二、举例描述伪作文现象 | 第13-22页 |
(一) 选材方面 | 第13-17页 |
(二) 立意方面 | 第17-19页 |
(三) 结构方面 | 第19-21页 |
(四) 语言方面 | 第21-22页 |
第二章 中学生伪作文现象反思 | 第22-28页 |
一、中学生伪作文现象成因 | 第22-26页 |
(一) 社会环境方面 | 第22页 |
(二) 教育体制方面 | 第22-24页 |
(三) 学校教师方面 | 第24页 |
(四) 学生个体方面 | 第24-26页 |
二、中学生伪作文现象的危害 | 第26-28页 |
(一) 表达水平方面 | 第26页 |
(二) 思维能力方面 | 第26-27页 |
(三) 审美情趣方面 | 第27页 |
(四) 人格与素质方面 | 第27-28页 |
第三章 用个性化作文取代伪作文 | 第28-32页 |
一、改变命题方式,鼓励自由表达 | 第28页 |
二、打破作文模式,提倡形式创新 | 第28-30页 |
三、鼓励学生阅读,拓展写作视野 | 第30页 |
(一) 充分利用教材 | 第30页 |
(二) 增加阅读课 | 第30页 |
四、转换评价标准,彰显表达个性 | 第30-32页 |
结语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5页 |
致谢 | 第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