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导言 | 第8-18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8-9页 |
(二)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三)研究综述 | 第10-14页 |
(四) 研究目标、难点、重点和创新点 | 第14-15页 |
(五)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六)核心概念界定 | 第16-18页 |
一、中学教代会制度的历史沿革及作用 | 第18-20页 |
(一)中学教代会制度的历史沿革 | 第18-19页 |
(二)中学教代会的重要作用 | 第19-20页 |
二、运用协商民主理论研究中学教代会制度的适切性 | 第20-24页 |
(一)协商民主理论及其特征 | 第21-22页 |
(二)中学教代会制度落实协商民主的价值作用 | 第22-23页 |
(三)中学教代会制度落实协商民主的现实条件 | 第23-24页 |
三、中学教代会制度建设存在的现实问题 | 第24-30页 |
(一)中学教代会自身建设方面存在缺陷 | 第25-27页 |
(二)中学教代会制度在实践运行方面存在不足 | 第27-29页 |
(三)中学教代会代表的素质有待提高 | 第29-30页 |
四、中学教代会制度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0-32页 |
(一)国家关于中学教代会制度的立法滞后 | 第30-31页 |
(二)学校领导对教代会制度的理性认识不足 | 第31页 |
(三)教代会代表的民主参与意识不强 | 第31页 |
(四)教代会代表的责任意识淡薄 | 第31-32页 |
五、协商民主视野下完善中学教代会制度的措施探讨 | 第32-39页 |
(一)领悟协商民主的精髓,加强中学教代会的自身建设 | 第32-35页 |
(二)落实协商民主的要素,改善中学教代会制度的实践运行环境 | 第35-37页 |
(三)提升教代会代表的民主协商素质,发挥中学教代会的协商平台作用 | 第37-39页 |
总结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4页 |
附录 1:中学教代会制度现状访谈提纲 | 第44-45页 |
附录 2:中学教代会制度现状调查问卷 | 第45-47页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