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1.2.1 理论意义 | 第12页 |
1.1.2.2 实践意义 | 第12页 |
1.2 研究目的与内容 | 第12-13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1.2.2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1.3 研究方法与论文框架 | 第13-14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3.2 论文框架 | 第13-14页 |
1.4 论文创新点 | 第14-17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7-29页 |
2.1 服务外包关系研究 | 第17-20页 |
2.1.1 服务外包关系类型与特征 | 第17页 |
2.1.1.1 服务外包关系类型 | 第17页 |
2.1.1.2 服务外包关系特征 | 第17页 |
2.1.2 服务外包关系关键影响因素 | 第17-20页 |
2.2 关于信任 | 第20-25页 |
2.2.1 信任的概念界定 | 第20页 |
2.2.2 信任的属性 | 第20-23页 |
2.2.2.1 信任的多维属性 | 第20-22页 |
2.2.2.2 信任的动态性 | 第22-23页 |
2.2.3 信任机制 | 第23-25页 |
2.2.3.1 信任评估 | 第23-24页 |
2.2.3.2 信任反馈 | 第24-25页 |
2.3 复杂适应系统理论概述 | 第25-27页 |
2.3.1 理论核心观点 | 第25-26页 |
2.3.2 内部模型 | 第26-27页 |
2.4 述评 | 第27-29页 |
第三章 服务外包多主体特征与信任模型构建 | 第29-37页 |
3.1 服务外包多主体系统描述 | 第29页 |
3.2 基于CAS理论的服务外包多主体特性 | 第29-32页 |
3.2.1 主体主动适应性 | 第30页 |
3.2.2 主体交互性 | 第30-31页 |
3.2.3 主体层次性 | 第31页 |
3.2.4 主体嵌入性 | 第31-32页 |
3.3 基于CAS理论的服务外包多主体信任模型构建 | 第32-35页 |
3.3.1 服务外包主体 | 第32-34页 |
3.3.2 信任内部模型 | 第34-3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四章 服务外包多主体信任演进模型构建 | 第37-53页 |
4.1 服务外包多主体关系中信任机制 | 第37-44页 |
4.1.1 主体信任机制 | 第37-43页 |
4.1.1.1 信任评估机制 | 第37-39页 |
4.1.1.2 信任动力机制 | 第39-40页 |
4.1.1.3 信任反馈机制 | 第40-41页 |
4.1.1.4 信任路径依赖机制 | 第41-43页 |
4.1.2 信任机制模型 | 第43-44页 |
4.2 主体交互模式 | 第44-49页 |
4.2.1 直接交互模式 | 第46-48页 |
4.2.2 间接交互模式 | 第48页 |
4.2.3 混合交互模式 | 第48-49页 |
4.3 信任演进机制理论分析框架构建 | 第49-52页 |
4.3.1 信任演进路径 | 第49-51页 |
4.3.2 理论分析框架 | 第51-5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五章 案例选择与资料收集 | 第53-61页 |
5.1 研究方法 | 第53-55页 |
5.1.1 案例研究与质性研究 | 第53-54页 |
5.1.2 样本选择 | 第54-55页 |
5.2 资料收集与整理 | 第55-59页 |
5.2.1 资料收集 | 第55-56页 |
5.2.2 资料整理 | 第56-59页 |
5.3 内容分析与数据处理 | 第59页 |
5.4 有效性与可靠性检验 | 第59-60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六章 案例分析与讨论 | 第61-95页 |
6.1 案例描述与分析 | 第61-86页 |
6.1.1 直接交互模式案例描述与分析 | 第61-74页 |
6.1.1.1 直接交互模式案例描述 | 第61-66页 |
6.1.1.2 直接交互模式案例分析 | 第66-74页 |
6.1.2 间接交互模式案例描述与分析 | 第74-77页 |
6.1.2.1 间接交互模式案例描述 | 第74-75页 |
6.1.2.2 间接交互模式案例分析 | 第75-77页 |
6.1.3 混合交互模式案例描述与分析 | 第77-86页 |
6.1.3.1 混合交互模式案例描述 | 第77-83页 |
6.1.3.2 混合交互模式案例分析 | 第83-86页 |
6.2 理论假设验证 | 第86-90页 |
6.3 案例讨论 | 第90-94页 |
6.3.1 案例对比分析 | 第90-93页 |
6.3.1.1 信任机制的讨论 | 第90-92页 |
6.3.1.2 信任演进路径的讨论 | 第92-93页 |
6.3.2 进一步发现 | 第93-94页 |
6.3.2.1 直接评估和间接评估 | 第93页 |
6.3.2.2 路径依赖机制 | 第93-94页 |
6.3.2.3 能力信任 | 第94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94-95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95-97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95-96页 |
7.2 不足与展望 | 第96-97页 |
7.2.1 研究不足 | 第96页 |
7.2.2 研究展望 | 第96-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107页 |
附录A | 第107-109页 |
致谢 | 第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