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计划与经营决策论文--企业行政管理论文--人事管理论文

股权激励与分类转移盈余管理--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

摘要第2-4页
ABSTRACT第4-6页
1 绪论第10-20页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0-13页
        1.1.1 选题背景第10-11页
        1.1.2 理论意义第11-12页
        1.1.3 实用价值第12-13页
    1.2 相关概念界定第13-16页
        1.2.1 股权激励第13页
        1.2.2 股权激励模式第13-14页
        1.2.3 股权激励行权条件第14-15页
        1.2.4 股权激励有效期第15页
        1.2.5 盈余管理第15-16页
        1.2.6 分类转移第16页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6-18页
        1.3.1 研究内容第16-17页
        1.3.2 研究方法第17-18页
    1.4 论文框架和逻辑路线第18-19页
        1.4.1 论文框架第18-19页
        1.4.2 逻辑路线第19页
    1.5 论文的创新之处第19-20页
2 文献回顾与评述第20-28页
    2.1 股权激励文献综述第20-23页
        2.1.1 股权激励效应研究第20-22页
        2.1.2 股权激励方案特征研究第22-23页
    2.2 盈余管理文献综述第23-25页
        2.2.1 盈余管理动机综述第23-24页
        2.2.2 盈余管理方式综述第24-25页
    2.3 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文献综述第25-27页
        2.3.1 国外研究现状第25-26页
        2.3.2 国内研究现状第26-27页
    2.4 文献述评第27-28页
3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第28-37页
    3.1 理论分析第28-32页
        3.1.1 委托代理理论第28-29页
        3.1.2 企业契约理论第29-30页
        3.1.3 人力资本理论第30页
        3.1.4 利益趋同假说与壕沟效应假说第30-32页
    3.2 研究假设第32-37页
        3.2.1 股权激励与分类转移第32-33页
        3.2.2 股权激励模式与分类转移第33-34页
        3.2.3 行权条件严格度与分类转移第34-35页
        3.2.4 激励有效期与分类转移第35-37页
4 研究设计第37-42页
    4.1 变量选取第37-40页
        4.1.1 被解释变量的定义第37页
        4.1.2 解释变量的定义第37-38页
        4.1.3 控制变量的定义第38-40页
    4.2 模型建立第40页
    4.3 样本选择第40-42页
        4.3.1 数据来源第40页
        4.3.2 样本筛选标准第40-42页
5 实证结果分析第42-58页
    5.1 描述性统计第42-48页
    5.2 相关性分析第48-49页
    5.3 回归结果分析第49-54页
        5.3.1 股权激励与分类转移第49-50页
        5.3.2 股权激励模式与分类转移第50-51页
        5.3.3 行权条件严格度与分类转移第51-53页
        5.3.4 激励有效期与分类转移第53-54页
    5.4 稳健性检验第54-58页
        5.4.1 股权激励决策的内生性问题第54-56页
        5.4.2 其他稳健性检验第56-58页
6 研究结论与建议第58-60页
    6.1 研究结论第58页
    6.2 政策建议第58-59页
    6.3 研究局限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6页
后记第66-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团队时间导向对即兴能力的影响研究--基于双元学习的中介作用
下一篇:协同创新网络特征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以知识共享为中介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