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音乐论文--音乐理论论文--音乐史论文--中国论文

20世纪二十、三十、四十年代中国儿童歌曲研究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页
1 绪论第10-13页
    1.1 选题的理由与意义第10页
    1.2 相关研究综述第10-12页
        1.2.1 书籍第10-11页
        1.2.2 论文第11-12页
    1.3 研究方法第12页
    1.4 意欲创新之处第12-13页
2 学堂乐歌至20世纪二十年代——儿童歌曲的奠定期第13-36页
    2.1 学堂乐歌的历史背景及其音乐教育第13-14页
    2.2 学堂乐歌的内容及其创作形式第14-15页
    2.3 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第15-23页
        2.3.1 沈心工第15-19页
        2.3.2 李叔同第19-22页
        2.3.3 曾志态第22-23页
    2.4 学堂乐歌的影响第23页
    2.5 20世纪二十年代历史背景及其音乐教育第23-24页
    2.6 20世纪二十年代的代表作曲家第24-35页
        2.6.1 萧友梅第24-28页
        2.6.2 赵元任第28-30页
        2.6.3 黎锦晖第30-35页
    2.7 小结第35-36页
3 20世纪三十年代——儿童歌曲的发展期第36-53页
    3.1 20世纪三十年代的历史背景及音乐教育第36-37页
    3.2 20世纪三十年代的代表作曲家第37-52页
        3.2.1 聂耳第37-41页
        3.2.2 冼星海第41-45页
        3.2.3 麦新第45-47页
        3.2.4 黄自第47-49页
        3.2.5 陈田鹤第49-51页
        3.2.6 贺绿汀第51-52页
    3.3 小结第52-53页
4 20世纪四十年代——儿童歌曲的繁荣期第53-59页
    4.1 20世纪四十年代的历史背景及其音乐教育第53页
    4.2 20世纪四十年代儿童歌曲的代表作曲家第53-58页
        4.2.1 王莘第53-54页
        4.2.2 李劫夫第54-57页
        4.2.3 宋扬第57-58页
    4.3 小结第58-59页
5 结语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2页
附录:20世纪二十、三十、四十年代中国儿童歌曲作品目录索引第62-66页
致谢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韩国偶像剧男性气质变迁研究
下一篇:李斯特《浮士德交响曲》的文学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