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2页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0-12页 |
1.1.1 论文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8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18页 |
1.3 论文的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8-21页 |
1.3.1 论文的主要研究思路 | 第18-20页 |
1.3.2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页 |
1.3.3 论文的主要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1.4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21-22页 |
第2章 基于社会资源的创新绩效测度 | 第22-38页 |
2.1 创新网络绩效的相关理论 | 第22-28页 |
2.1.1 创新网络绩效的含义 | 第22-23页 |
2.1.2 创新网络绩效与演化的关系 | 第23页 |
2.1.3 创新网络绩效的影响因素 | 第23-25页 |
2.1.4 创新网络绩效主要评价方法 | 第25-28页 |
2.2 创新网络绩效的影响因子分析 | 第28-32页 |
2.2.1 评价对象的确定及数据来源 | 第28页 |
2.2.2 因子分析适用度检验 | 第28页 |
2.2.3 构造因子 | 第28-30页 |
2.2.4 因子变量的命名和解释 | 第30-32页 |
2.3 创新网络演化的主要社会资源约束 | 第32-35页 |
2.3.1 社会资源约束相关理论 | 第32-34页 |
2.3.2 人力资源约束 | 第34-35页 |
2.3.3 经济资源约束 | 第35页 |
2.3.4 政府支持约束 | 第3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5-38页 |
第3章 创新网络演化路径分析 | 第38-48页 |
3.1 创新网络演化系统分析 | 第38-40页 |
3.1.1 创新网络演化影响因子 | 第38-39页 |
3.1.2 基于社会资源约束的创新网络演化动力因子 | 第39-40页 |
3.2 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创新网络演化路径分析 | 第40-47页 |
3.2.1 建模目的 | 第40页 |
3.2.2 确定系统边界 | 第40-41页 |
3.2.3 创新网络演化的因果关系图及系统流图 | 第41-47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4章 东北老工业基地创新网络演化实证分析 | 第48-58页 |
4.1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创新网络绩效现状 | 第48-51页 |
4.1.1 创新人力资源现状 | 第48-49页 |
4.1.2 创新经济资源现状 | 第49-50页 |
4.1.3 政府支持现状 | 第50-51页 |
4.2 东北老工业基地创新网络演化的主要问题 | 第51-52页 |
4.2.1 政府资源投入水平较低 | 第51页 |
4.2.2 企业创新投入不足 | 第51-52页 |
4.2.3 产学研合作发展不够完善 | 第52页 |
4.3 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创新网络的演化分析 | 第52-56页 |
4.3.1 辽宁老工业基地创新网络影响因子 | 第52-53页 |
4.3.2 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创新网络演化动力因子 | 第53页 |
4.3.3 辽宁老工业基地创新网络演化路径分析 | 第53-5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5章 政府基于社会资源促进创新网络发展的对策 | 第58-62页 |
5.1 合理实施人力资源战略 | 第58-59页 |
5.1.1 注重研发人才培养 | 第58页 |
5.1.2 产学研合作 | 第58-59页 |
5.2 加强研发投入力度 | 第59-60页 |
5.2.1 企业研发经费 | 第59页 |
5.2.2 政府加大研发支出 | 第59-60页 |
5.3 政府构建创新发展平台 | 第60页 |
5.3.1 政策鼓励支持创新平台建设 | 第60页 |
5.3.2 完善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 第6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结论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附录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