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导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3 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和创新点 | 第11-15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3.3 技术路线图 | 第12-14页 |
1.3.4 本文创新点 | 第14-15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5-19页 |
2.1 企业生存的相关文献 | 第15-18页 |
2.1.1 影响企业生存的微观因素 | 第15-16页 |
2.1.2 影响企业生存的宏观因素 | 第16-17页 |
2.1.3 地理位置对企业生存的影响 | 第17-18页 |
2.2 文献评述 | 第18-19页 |
第3章 新企业生存的相关理论分析 | 第19-26页 |
3.1 新企业生存的特征 | 第19-22页 |
3.1.1 全国范围内新企业生存的特征 | 第19-20页 |
3.1.2 不同地理位置新企业生存的特征 | 第20-22页 |
3.2 地理位置对新企业生存影响的理论基础 | 第22-23页 |
3.2.1 “核心—边缘”理论 | 第22-23页 |
3.3 地理位置对新企业生存影响的理论分析 | 第23-26页 |
3.3.1 工业化初中期地理位置对新企业生存的影响 | 第23-24页 |
3.3.2 工业化后期地理位置对新企业生存的影响 | 第24-25页 |
3.3.3 后工业化时期地理位置对新企业生存的影响 | 第25-26页 |
第4章 地理位置对新企业生存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26-47页 |
4.1 久期分析方法 | 第26-27页 |
4.1.1 Kaplan-Meier生存函数 | 第26页 |
4.1.2 风险模型 | 第26-27页 |
4.2 企业生存风险模型的构建与变量的选取 | 第27-33页 |
4.2.1 数据的处理 | 第27-28页 |
4.2.2 模型的构建与变量的定义 | 第28-31页 |
4.2.3 工业化阶段的划分 | 第31-33页 |
4.3 企业生存风险模型的回归结果及分析 | 第33-44页 |
4.3.1 工业化初中期地理位置对新企业生存的影响 | 第33-38页 |
4.3.2 工业化后期地理位置对新企业生存的影响 | 第38-42页 |
4.3.3 稳健性检验 | 第42-44页 |
4.4 企业生存的现状分析 | 第44-47页 |
第5章 主要结论与对策建议 | 第47-50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47-48页 |
5.2 提高新企业生存率的对策建议 | 第48-49页 |
5.2.1 新企业自身选址的建议 | 第48页 |
5.2.2 政府政策制定的建议 | 第48-49页 |
5.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后记 | 第53页 |